明末風暴_五四一、半是英雄半為梟(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至於我不投奔俞國振,我也不瞞各位兄長,我最後去是打著投奔的主張,大明快完了,天下需求明主,初時我覺得俞國振便是這個明主。但到了新襄後,便傳聞他被朝廷封為南海伯,得了大明的爵位,我便曉得,他這個明主也就那樣了。”

“唔……闖王遣你們來我這裡,是想要甚麼?”俞國振一笑置之,直入主題。(未完待續)RQ

“欲據關隴,必收民氣,欲收民氣,必賑民饑。俞國振鄉間小兒,猶能稱雄南海,何也,唯其施助饑民,故此流民歸心,戔戔百萬之民,便養數萬虎賁之士!”

“鄙人匪號恰是一隻虎。”李過恭聲道。

“你說,俞國振對我們的使者,會如何相待?”

那青年人蜂腰猿背,行動健旺,一看就是一員悍將。他對著俞國振,一樣冇有涓滴氣勢,而是恭敬隧道:“小人恰是李牟,家兄不但一次提過,南海伯乃當今第一等的豪傑,要小人見了南海伯,替他問安。”

但是南海伯畢竟氣力有限,本地沿江之地,象是南直隸、蘇浙和,山`東一帶,他能夠運來數十萬石乃至上百萬石糧食平抑米價,熬成粥給嗷嗷叫的饑民,但是再往北,飽受流寇與天然災害之苦的中原大地,則是雪上加霜。

“過兒為我侄子,我一向無子,很有立過兒為嗣之念,此次若不是你說事關嚴峻,我也不會遣他去。”李自成歎了口氣:“但願如你所言。”

“主公,百姓歸心,恰是裁軍之機。裹挾來的百姓,一百個不如十個本身的兄弟,十個本身的兄弟不如一個練習的精兵。當初俞國振能以幾百幾千人頻頻破陣,靠的便是……”

以是對李自成來講,這是可貴的好年景。

“恰是主上視小將軍如子,故此部屬才建議遣他去,小將軍要承接主上基業,不去新襄見地一番,此後如何與俞國振爭雄?”李岩低聲道:“便是主上此後有了嫡子,也需求小將軍拔擢!”

“已經是兩個多月,應當到了,聽聞現在從金陵到新襄,隻要不要半個月的路程。”

“現在天下板蕩。群雄並起,天子已經如同漢獻帝普通,帝令不出紫禁城。處所大員各懷鬼胎。黨同伐異,黨中又有黨。自孫晉等人以‘法門泛博’為由,自誇清流的東林與閹黨、廠衛同流合汙。朝廷中亂象叢生。建虜屢犯邊關,盤據遼東覺得本錢,劫奪京畿、山`東覺得收成,是故建虜越戰越強,而大明越戰越弱。義兵諸部,橫行中原湖廣與南直隸,擾亂四方,百姓望風而起,遙相照應,擺盪大明根底。南海伯俞國振。遠居粵南,虎視眈眈,以窺天下之隙――此誠豪傑開萬世基業之時也。闖王聲動八荒,縱橫宇內,但是一敗北則入山林。再敗北則遁漢中,何也,隻因不收民氣,百姓未附也!”

“還好,還好,蒙南海伯體貼,不甚感激。”李過隻覺額頭盜汗涔涔,他低聲道:“從關西到金陵這一段最難,到了金陵反倒好了,上了南海伯的船,路上再無人敢盤問。南海伯威儀,鄙人總算見到了!”

打發走諸將,李自成盯著李岩:“李岩兄弟,我們派去的人……應當到了吧?”

當初李岩的話語,又在李自成耳中響起,自兩人在漢中群山中相遇,李岩獻上這“隴上策”以後,相互之間乾係便極靠近。李自成信譽李岩,不顧老弟兄的反對,直接將李岩汲引為將軍,而李岩也不負李自成所托,編造“十八子、主神器”等讖語,傳播於關隴中原一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