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圍開封、一攻洛陽,不但如此,他在中原百姓心目中,也從當初的流寇,變成了現在的“義軍”。
李岩在新襄呆的時候不長,如許短的時候裡,他最大的體味就是新襄有錢。通過貿易,新襄賺取了钜額的利潤,用這利潤保持了精銳的軍隊。他找到李自成以後,再三遊說,李自成便嘗試著開通了通往漠北和漠西的商路。本來李自成部下就很多鬍匪出身的,這兩條門路他們並不陌生,而他們劫掠來的絲綢和本來派不上用處隻能砸掉的瓷器,竟然在漠北和漠西都賣出了好代價,換來牛羊毛皮,再顛末那些膽小包天的蜀商轉手,便變成了銀兩絹帛。
“至於我不投奔俞國振,我也不瞞各位兄長,我最後去是打著投奔的主張,大明快完了,天下需求明主,初時我覺得俞國振便是這個明主。但到了新襄後,便傳聞他被朝廷封為南海伯,得了大明的爵位,我便曉得,他這個明主也就那樣了。”
光陰荏苒,轉眼之間,便已經是大明崇禎十五年夏,對於百姓來講,這不是個好年景,客歲中原一帶接天蔽日的蝗災,乃至擴大到了蘇浙一帶,導致吳江如許的魚米之鄉,米價都貴至四兩一石。
世人聽得大為暢快,紛繁都讚李岩說得好,就是劉宗敏,也一個勁的點頭。闖王部下,與俞國振的仇怨結得可不輕,是以固然這些年都冇有再比武,但他們對俞國振仍然冇有任何好感。
“欲據關隴,必收民氣,欲收民氣,必賑民饑。俞國振鄉間小兒,猶能稱雄南海,何也,唯其施助饑民,故此流民歸心,戔戔百萬之民,便養數萬虎賁之士!”
“恰是主上視小將軍如子,故此部屬才建議遣他去,小將軍要承接主上基業,不去新襄見地一番,此後如何與俞國振爭雄?”李岩低聲道:“便是主上此後有了嫡子,也需求小將軍拔擢!”
此時李自成,早就不是被追逐得四周亂跑的阿誰流寇了,現在天下人一提到闖王,誰都不會想到高迎祥,想到的隻是李自成。
李自成正想著的時候,李岩又走了過來,向他進言道。但李岩的話隻說了一半,便被人打斷了:“李岩兄弟,你動輒就提俞國振,據我所知,當初你便去過俞國振的新襄,你口裡也老是說新襄管理得好,為何你當初不留在新襄,投了俞國振,他豈不更是你口中的明主?”
打發走諸將,李自成盯著李岩:“李岩兄弟,我們派去的人……應當到了吧?”
他本來是李自成部下頭號大將,但是跟著李岩到來,這個頭號大將的身份就有些擺盪,他對李岩的妒忌,幾近是不加粉飾,而李岩氣度倒是宏闊,不與他爭論。
“李過,一隻虎?”俞國振盯著李過問道。
這幾年齡情的生長,也如同李岩所猜想的一樣。
“已經是兩個多月,應當到了,聽聞現在從金陵到新襄,隻要不要半個月的路程。”
“闖王放心,俞國振此人,第一恨的是建虜,第二恨的是流寇,現在我們行事,已經是義兵風采,他必不會難堪。我又是托癸泉子道長出麵關照,他在俞國振麵前很有些麵子,想來當得禮遇。”
“哦,為何如此?”就是李自成,也對這個獵奇。
其直接成果,就是來投奔李自成的人越來越多,他攻打州縣時碰到的停滯也越來越少。固然張獻忠這兩年在南邊殺來殺去,看起來已經成了各路義兵中氣力最強陣容最大者,但實際上李自成曉得,本身與張獻忠已經垂垂有了辨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