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風暴_一零五、民生雜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方以智一邊翻動手中的《風暴集》第二期,比起其他書,這本書內容涵蓋甚廣,前一半是讀書劄記,後一半則是紀行和實學內容。在看第一期時,方以智就有種感受,這是一本專門為士子編的書冊,現在看了第二期,他更加肯定了。

“誰讓你是我妹夫,我是你舅哥呢!”方以智也學著了俞國振三分厚顏。

以目前景象來看,《風暴集》第一期賣出萬冊是不成題目了,五十文一本,他拜托書商朝賣還得讓出部分利潤。是以統共回籠資金約是三百兩,充足紙張油墨的支出了。

“垂白叟易學名家。故此購者很多,已經銷出三千本。至於密之兄你嘛,你自發得有垂白叟的名聲麼?”

東林、複社現在節製著言論,特彆是張溥,影響之大。當世無雙,他固然一介布衣身處草澤,可影響之大,乃至能直接乾與到朝堂上官員的任免,象張國維能夠任應天巡撫,背後張溥著力甚大。

方以智翻開《民生雜記》,發覺其扉頁之上,將整本書冊分為了六大塊,第一塊為“各地風景”,收納了三篇文章,作者是“徐林”,都是先容各地物產的。他翻了第一篇看,倒是先容金華火腿的,既有汗青典故,又有產地產量,筆墨都是大口語,若從文采去講,當真是半點文采也無,但如許毫無文采的文章,隻要粗粗識字,便能夠看懂。

俞國振啞然發笑,這個預算,倒和後代某些信口開河的小說家的結論差未幾。而實際上的數據,卻與此大相徑庭。

“濟民,多謝你了。”方以智鬨了一番以後,俄然斂衣拱手,向俞國振長揖:“若非濟民,也不知四十歲之前,我詩文可否問世。”

“密之兄曉得格物致知之理,先格物而後致知,我大明有多少識字之人,也需求格物以火線能致知啊。”俞國振舉起一根手指:“若以我們長江兩岸富庶之地而論,小弟遣人調查過,十五歲之上男人,能識字者,十中有二。”

“兄長,識字一定是寫字,寫字一定是能做得文章。”俞國振笑道:“他們隻要能瞧得懂《民生雜記》中的句子便可!”

“《民生雜記》,與《風暴集》分歧。這書是專門售給那些商販市民看的。”俞國振笑著也拿起一本。

要曉得此時,僅正式插手了複社的士子,便有二千七百餘人!

“如何,你感覺愚兄之言有誤?”

實在方以智詩文賣很多的啟事,俞國振心中是清楚的,讀書人中真正精通《易》的畢竟較少,而能寫幾詩打油詩並好點評各家的卻多。再加上方以智插手複社,複社諸士子隻要見到他的詩文集,哪有不恭維的,何況書的印刷極其精彩,代價還低,便是保藏用,也足以抵得上那一百文的書價了。

“商販市民?他們能看懂?”方以智哈哈大笑起來:“濟民,這回但是你做了,商販市民大多大字不識,你將這般書冊給他們看,正所謂明珠暗投。俏臉扮給瞎子看!”

“這也是你訂價便宜,這般紙張,這般筆跡,隻賣五十文……隻怕你賣得越多,幸虧也越多吧?”

“見太小官人。”

“我的書呢?”方以智見他將《風暴集》的賬細細算來。卻遲遲未提本身的詩文集,忍不住問道:“另有垂白叟的書呢?”

“垂白叟說的公然冇錯,濟民誌向非小,這《風暴集》實在是要士子放眼看天下,不成隻拘泥於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也。”方以智心中暗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