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開端,俞國振就有詳細的打算,《風暴集》針對士林,在此以外,還必須有一份針對市民、鄉紳階層的雜誌。在《風暴集》試水勝利以後,他立即推出了《民生雜記》。
“密之兄曉得格物致知之理,先格物而後致知,我大明有多少識字之人,也需求格物以火線能致知啊。”俞國振舉起一根手指:“若以我們長江兩岸富庶之地而論,小弟遣人調查過,十五歲之上男人,能識字者,十中有二。”
要曉得此時,僅正式插手了複社的士子,便有二千七百餘人!
方以智又搖了點頭,此時他的詩文,固然已經才華畢露,可佯狂強愁之味亦濃。
“不可,親兄弟明算賬,感激歸感激,該我的潤筆之資,就是一文錢你也得給我,我頓時但是要去金陵,那是六朝金粉之地,手中無錢,如何能過得清閒!”
方以智翻開《民生雜記》,發覺其扉頁之上,將整本書冊分為了六大塊,第一塊為“各地風景”,收納了三篇文章,作者是“徐林”,都是先容各地物產的。他翻了第一篇看,倒是先容金華火腿的,既有汗青典故,又有產地產量,筆墨都是大口語,若從文采去講,當真是半點文采也無,但如許毫無文采的文章,隻要粗粗識字,便能夠看懂。
“極好,僅南京一城,便賣出了三千冊,姑蘇城中又賣出了千五百冊,揚州城也有這個數。杭州稍次,千餘冊擺佈,北京銷量尚不得知,蜀中、湖廣景象。也暫不知。”提到這個,俞國振笑了起來:“不過猜想三地加起不會少於南京,托會試之福,四方士子雲集於南北二京,很多人都買了。”
“見過世兄。”她行完禮以後,方劑儀鬆開手,也是盈盈一福。
實在方以智詩文賣很多的啟事,俞國振心中是清楚的,讀書人中真正精通《易》的畢竟較少,而能寫幾詩打油詩並好點評各家的卻多。再加上方以智插手複社,複社諸士子隻要見到他的詩文集,哪有不恭維的,何況書的印刷極其精彩,代價還低,便是保藏用,也足以抵得上那一百文的書價了。
“商販市民?他們能看懂?”方以智哈哈大笑起來:“濟民,這回但是你做了,商販市民大多大字不識,你將這般書冊給他們看,正所謂明珠暗投。俏臉扮給瞎子看!”
“我的書呢?”方以智見他將《風暴集》的賬細細算來。卻遲遲未提本身的詩文集,忍不住問道:“另有垂白叟的書呢?”
“既然如此,我們一起來撿書看,小子檸,你喜好甚麼書,儘管說啊!”
“濟民,今後你這印的書,不管是甚麼,每印一種,便贈我一冊,我也要建個藏書閣!”
方劑儀的臉頓時又紅了,她實在冇有體例和這兩小我呆在一處,便拉了柳如是一把:“如是,你說有本風趣的紀行,引我去看看好麼?”
“好啊。”柳如是抿嘴笑了起來。
以目前景象來看,《風暴集》第一期賣出萬冊是不成題目了,五十文一本,他拜托書商朝賣還得讓出部分利潤。是以統共回籠資金約是三百兩,充足紙張油墨的支出了。
“如何,你感覺愚兄之言有誤?”
“這是《風暴集》第二冊?”方以智看到數量最多的一種:“提及來,《風暴集》第一次賣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