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瞅著通政司送來的遼陽軍奏疏,笑吟吟的也不接,直接對崔文升說道:“朕與朝堂諸大臣,皆憂心於遼東戰事,便是遼陽奏報,就由你代為通傳吧。”
左光負氣得渾身顫抖,草民是內官麼,內官的親軍不過千人,但是沈內官的親軍怕有二萬吧。再說遼東十幾萬雄師,缺銀少糧,一個定邊軍,您內帑倒是出得痛快,毫無半點心疼。隻是天子說了,從內官常例,又是內帑出錢,倒是冇法回嘴,隻得悄悄生悶氣。他那裡曉得,沈重一個堂堂小男人,變成天下聞名、天子金口的大寺人,更是堵得吐血。福兮禍兮,陰陽竄改,男人不男不女兮,自作自受。
今幸得陛下福佑,將士用命,宣天子威於建州,伸百姓怒於奴兵,行雷霆於蠻夷,不敢稱功,惟願陛下威德於四海,百姓安居於斯土,將士流血而無淚,則心安矣。
聞遼東巡撫周永春言道,遼東經略楊鎬潰兵六萬,退守瀋陽,遼陰文武皆棄城而逃,遼東大局已是岌岌可危。
即將升官發財的定邊軍高低,此時正灰溜溜地躲在東門外的大營,一步也不敢靠近遼陽。不是因為沈大人又出了甚麼變態的幺蛾子,而是周巡撫帶著遼陽二十多萬百姓,高歡暢興回家了。
草民鄙人,藏身藏匿,欲暗行連山關回遼,惜為奴兵所困。騎虎帳懦夫,四蕩四決,搶關奪城,偷得活路,得以安然。
萬曆一笑,接著說道:“遼陽守軍,苦戰數月,死傷近半,當需求修整,並議功犒賞,不成涼了火線浴血奮戰的懦夫之心。崔文升,撥內帑賞銀十萬兩,京營告身空文紮子二百道,由沈重自行任命。”
草民壓服周巡撫,儘起山海關輜重,沿途收潰兵八千,百姓數十萬,留周巡撫在南安設百姓,自率孤軍入遼陽,幸遼陽另有無首川兵二萬,遼陽遂安。
方從哲以下,特彆是劉一燝、左光鬥、李汝華等人,皆是低頭沮喪的伏身而拜,齊曰:“陛下聖明,臣為陛下賀!”
草民奉天子詔,督軍遼東,七月出京,八月至山海關。
沈重上前就是一腳,罵道:“你如何不從速去死,誰不死你也得死!”
沈重氣得一頓腳,怒道:“馬成,雄師開出遼陽,到東門安營。軍事重地,閒人免進。至於周巡撫,要死要活,和我們無關。”
此前雖為權變,有違朝廷法度之行,有傷陛下用人之名。請天子掩功責過,勿開倖進,草民氣甘而無怨也。
兩個月的淒風苦雨,終是熬了疇昔,阿誰沈大人和懦夫們,用生命實際了本身的信譽,保住了大夥的故裡。離散的百姓,一起歡暢、高興、欣喜、感激、充滿但願地排著長長地步隊,不顧頹廢,拖兒帶女,扶老攜幼,帶著一串串笑聲,直奔遼陽。
萬曆笑道:“賦稅出自內帑,沈重仍為草民,行遼東監軍之職,此乃內官常例,何必再問。”
說完在蔣海山如臨大敵的保護下,沈監軍沈大人也溜了。
萬曆說道:“此前遼東危急,不免經權不分,亂了朝廷法度。今遼東大安,當規複如前,以遼東經略及諸文武大臣,安閒安插吧。遼陽軍為戰時倉促之舉,不成為常例,當罷之,遼陽攻守歸於遼東經略措置。”
周永春早就撂下百姓,一小我慚愧的跑到遼陽,指著滿目瘡痍的遼陽城,對著沈重就是痛罵:“不法啊,真是不法啊。幾十萬百姓,充滿著重新餬口的但願,唸叨著對遼陽軍的恩典,一起歡聲笑語,熱忱迴歸故裡。等他們看到這遼陽的慘狀,老夫是冇臉給他們解釋,你沈監軍不是人間大才,驚才絕豔麼,你去!你如果不去,老夫就一頭碰死在這裡,死也不去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