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啟錄_第四十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9.30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6.26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成陷也;可欺也,不成罔也。”

11.1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掉隊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10.16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

9.10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11.24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成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但是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5.16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3.6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11.20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23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一,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6.4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7.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冒昧必因而,顛沛必因而。”

1.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0.3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擺佈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覆命曰:“賓不顧矣。”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11.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3.13天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開罪於天,無所禱也。”

6.29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3.5子曰:“蠻夷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7.1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6.1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10.13村夫喝酒,杖者出,斯出矣。

9.21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11.21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