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連中三元,說的則是考場中的一則嘉話,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如果連著拿了這三個第一,就是連中三元了,但這三個第一哪有那麼好拿啊,明朝一共276年,在這276年間,連著拿了這三個第一,連中三元者,也獨一兩人罷了。
殿試登科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落第,第一稱呼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2、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1、2、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謄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落款。
在成為了科舉生員以後,便能夠插手鄉試了,鄉試,又叫鄉闈,是由南、北直隸和各佈政使司停止的處所測驗,地點在南、北京府、佈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停止,測驗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春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都可招考,考中之人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稱呼解元。
餘茂林搖了點頭:“那倒也一定,在這浩繁的安陸學子裡,另有幾位的才學,比之鄭嚴也不遑多讓,隻不過冇鄭嚴那麼刺眼罷了,那些人也很有但願能拔得頭籌,拿到文狀元這個殊榮,總之就是,現在花落誰家還說不準,但如何也不會落到我頭上,這是必然的了。”
李縉順著餘茂林手指的方向,扭頭細心看了看那位本身之前也冇如何特彆留意過的名叫鄭嚴的安陸學子,隻見他比餘茂林要大上幾歲,大抵有二十6、七歲的模樣,人長得還算漂亮,自帶一股傲氣,穿戴極其講求,一看就是個比較講氣度的傢夥:“餘兄是以為,這文狀元非鄭嚴莫屬了,他能夠奪得這份殊榮?”
正因為如此,科舉製改良了之前的用人軌製,完整突破了血緣世襲乾係和世族的把持,使得部分社會中基層有才氣的讀書人,也獲得了進入社會上層發揮才乾的機遇,是以這個科舉軌製還是深受泛博百姓歡迎和戀慕的。
“餘兄與我一道回州城嗎?還是想留下再看會兒熱烈?”
“有甚麼信心啊,在這安陸學子當中,比我學問高的人多得是,不說彆人,就說那邊阿誰緊隨你以後就下了台子,並且應對也被加了精的鄭嚴吧。”餘茂林在答覆李縉問話的半途,抬手悄悄指了指站在他右邊不遠處的一名年青學子,“阿誰鄭嚴是安陸第一才子,不但詩詞等文章作的好,八股文作的更好,本年初次秋闈就中了孝廉,人們都傳說他來歲春闈、殿試也必能高中,能夠連中三元,有這類能夠連中三元的人物存在,我還哪敢再去期望甚麼文狀元啊,那不是自不量力嗎,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有一個鄭嚴還不敷,竟然另有幾位同他一樣有才學的學子!這安陸的才子可真多啊,這另有我的活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