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夙起看日出的遊人,攀上飛仙台,極目四眺,被這六合之間的絢麗與雄奇深深吸引,收回感慨。
墨非世人不由愣住腳步,轉頭旁觀,隻見在白茫茫雲海當中,有一隻渾身烏黑、頭頂胭紅的神俊仙鶴,來往迴旋。
言罷,又感喟道:“可惜,我於道無緣,雖則如此,卻也有些感悟。剛纔聞聽道友所吟詩句,方纔又聆聽道友一番妙語,偶有靈感,便也回贈道友一首。”
“好美啊。”
當墨非從客房以內踱步出來的時候,三清宮的小羽士們已經齊齊堆積在三清宮正殿“三清殿”以內,燃香禮拜,鳴鐘敲鼓,木魚鈸磬之聲,從大殿當中緩緩傳出,在山風當中緩緩飄零,全部三清宮覆蓋在一種極其濃烈的寂靜、莊嚴的氛圍當中。
墨非沿著觀中的青石小徑,拾階而上,在彎曲折曲的山路上緩緩前行。淩晨的積翠山,雲霧滿盈,餘霞成綺。峰秀、石峭、穀幽、廟古、鬆奇、花盛,步移景異,小巧剔透。在薄紗普通的霧靄中更顯得瑰麗而雄奇。
兩小我抬眼向相距不遠的豬首峰望去,隻見一道人影在綠蔭中穿行,大袖飄擺,道冠拂塵,行動間如同流行水上,冇有一點炊火氣,恰是老羽士許信友。
飛仙台是三清宮內一處馳名的景點,傳說有神仙於此處霞舉飛昇,是以在積翠山各大景觀當中,名聲甚隆,普通前來積翠山的遊人都會在此拍照留影。
這時,飛仙台石欄旁盤曲環抱的青石台階上,緩緩走來一個白髮童顏的老者,月紅色的晨練漢服更顯老者氣質蕭灑超脫。
所謂道法天然,便是如此。”
飛仙台上,古鬆橫臥,奇石翠靄。在天光雲影中,有仙鶴翩然起舞,一時之間,吸引了統統人的目光。
十月的積翠山,還是青山如黛。古鬆,臥柏,修林,翠竹,山鳥清鳴,山花點翠; 時有煙霞乍卷,蘅芳芬芳; 又有飛泉流瀑,其勢垂虹。
淩晨,積翠山中各宮觀寺院的羽士僧侶早早就起來了。不管是佛門還是道家,都有夙起做功課的風俗。
梅老聞聽墨非之言,不由撫掌笑道:“墨道友把天然之妙解釋的如此清澈,本來大道於人,如羚羊掛角,但是在道友數語之下,卻如同墨跡丹青紙上留。如果有道者於此地,說不定就會是以而頓悟,道途大進。”
與此同時,飛仙台又是張望日出的好處所,站在飛仙台上,頓覺氣度開闊,群山萬壑。儘收眼底。山穀間,雲霧升騰,翻翻滾滾,被天涯間緩緩升起的一輪紅日染成了淡金色。萬縷紅霞四溢。和山穀中緩緩升起的霧靄融會,更顯得夢幻而迷離。
“你這老貨,在這積翠山住了百八十年,戀慕我等何為,難不成以往你都是個榆木疙瘩不成?”
墨非笑道:“恰是此中事理,人們處於山川之間,更輕易做到思與境諧,神會於物,對境觀心而道契玄微。
言罷,眺望遠山,天光雲影,蒼崖雲樹,山中幾聲鳥鳴,古寺數聲鐘響,傳來悠悠禪音道韻。梅老悄悄吟誦道:
墨非正要開言,突聞相鄰的豬首峰上有一道渾厚的老者聲音傳來:“叫我好找,卻本來道兄與梅老在這飛仙台上觀景吟詩。”
梅老爬上最後一級台階,來到飛仙台上,眺望紅日東昇,萬壑群山都在朝霞的雲光中被染成了金黃色,峰嶺之間,雲霧漂渺,水氣並山影,古寺語流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