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高齡的解鵬於危急當中受命掛帥,率兵抖擻反擊,曆經一年零三個月,將叛軍逼退至馬連山。終因年齡已高,在最後一戰中不幸落馬身亡。
後十年則因勞累過分,身材欠佳,加上大哥昏聵,狐疑大增。開初隻狐疑嬪妃不貞,短短兩年時候便正法十之七八。後又狐疑朝臣不忠,無端奪職多位官員,乃至當朝杖斃一名隨其攻陷江山的建國重臣,連太子與諸位皇子都成為其周到防備的工具。
兩國的最後一戰是在十三四年之前,魏國發兵大肆犯邊,遭到解國公所帶領的解家軍的迎頭痛擊。魏國喪失慘痛,退兵乞降。奉上多量金銀財帛和駿馬牛羊,並將皇二子作為質子送往大晉。
沐蘭此前從未見過杜舜文,更冇有去過魏國,實在想不通那似曾瞭解的感受從何而來,隻能歸為錯覺。
薛邑隨後建議數次撻伐,欲奪回落空的國土,均未能如願,終究抱恨而崩。
薛兆見勢不妙,將皇後與倖存的嬪妃以及幾位尚未出閣的公主召到寢宮,撲滅事前埋下的火藥。爆炸激生機警,焚燬大半皇宮。於爆炸與大火當中喪生的宮人和兵衛不計其數,太子也在混亂當中身受重傷,終究不治而亡。
撇開對女子的成見和壓抑,薛兆在位的前二十年算得是一名合格的君王,勤奮在朝,重用人才,體恤百姓,賦稅一降再降,徭役能免則免。無苛政,無苛吏,一度閃現國泰民安之貌。
魏國與大晉比鄰,其國土原是大晉的州府。魏國從大晉分裂出去並自主成國的來源,還要從大晉的建國天子薛兆提及。
沐蘭方纔在宮門外見到的阿誰少年,恰是魏國的三皇子杜舜文。
安老太君聽她改口叫了祖母,略有驚奇地看了她一眼,才淡淡地答道:“那是魏國送來的質子。”
始終對那似曾瞭解的感受耿耿於懷,忍不住跟安老太君探聽,“太……祖母,方纔那人是誰?果親王和那些世家後輩為何要欺負他?”
比年交戰之下,大晉國庫浪費嚴峻,已有力再戰,被迫接管國土分裂的究竟,承認魏國為“友鄰”。
解國公蒙冤慘死以後,曾有很多人擔憂魏國會趁虛而入,再度犯邊,但是並冇有。五年前,一向作為質子餬口在大晉的魏國二皇子俄然亡故,魏國不但冇有清查二皇子死因,還奉上大量財帛,又將年僅十一歲的三皇子送到大晉,持續充當質子。
叛軍以一次奇襲攻破大晉邊疆防地,毀滅大晉守軍三十萬。而後勢如破竹,超出馬連山,一起長驅直入,敏捷逼近都城。
魏國一麵操縱臨邊的遊牧民族管束大晉兵力,一麵廣納流民,開開荒田,強大國力,終究在中原站穩了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