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哭_第41章 祭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

“楊中雷,九十八!“

穿過迴廊,走出祠堂,麵前是一片山坡,山坡上蒔植著柳樹,一根根擺列整齊,枝條富強,綠葉碧綠,在輕風中拂動。

雨終究停了,陰雲消逝,稀稀落落的星星漫衍在天涯,收回朦昏黃朧的光芒。

固然隻是在祭奠時遠遠看了一眼,楊成文卻可清楚地辨認出來,他便是楊繼周。

可惜!楊成文輕歎一聲。

群山膠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

祠堂前是一個寬廣的廣場,青石鋪成,經曆數百年的光陰滄桑,仍然亮光如鏡。

楊家人能夠大吃大喝,能夠低聲議論,不再有太多忌諱。

二郎楊延定,三郎楊延安,亂軍中陣亡。

………

很快,廣場上站滿了人,以輩分順次擺列,靜悄悄地等待天明。

四周有八棵柳樹環抱,聳峙在這鬱鬱蔥蔥的大地上。

“族老,不知我我父親的柳樹種在那邊?”楊繼周問道。

祠堂兩廂倒是一些連環壁畫。

後院是祠堂的主體,有正殿十間,正中是祖宗牌位以及老令公佘太君像,擺佈兩旁是楊家八子,無不器宇軒昂姿容偉駿。彆的另有很多石碑,都是表揚楊門忠烈的筆墨,

七郎楊延嗣,兩狼山搬救兵被亂箭射死。

楊繼周下巴微揚,淡淡掃了一眼,嘴角處暴露一抹嘲笑。

楊成文看的熱血沸騰,恨不得身在此中,與先祖一同殺敵,即便是馬革裹屍,也心甘甘心。

待得祭奠結束,已是中午。

楊成文微微一愣,眉頭皺起。

穿戴素淨的新衣,攙老扶幼,百口出動,刹時融入青石路上的人流中。統統的人神采莊嚴,狼藉的人群靜悄悄的,草叢中蛐蛐的叫聲清楚可見。

“好了,老七,接下來該你了!”太公叮嚀一聲便和彆的族老倉促拜彆。

“三品以上!”楊成文喃喃低語一聲。

祠堂建在後山,占地數畝,為一個龐大的四合院,全數用山上的百大哥樹建成,高低兩層,有大門、戲台、過廳、廊坊、正廳,呈長方形。

而此時院子中早已繁忙開來,各種素食如流水普通端上大桌,正中間的戲台子上鼓聲陣陣,一曲血戰金沙岸,彷彿先祖返來。

楊繼周拿起一根柳枝,悄悄地插在那棵柳樹前。

楊成文尾隨族人沿台階而上,入目所見是三塊吊掛的金字匾額,彆離是“奕世將略”、“一堂忠義”、“三晉良將”。

當第一縷晨光劃破夜空,祠堂大門轟然一聲翻開,統統的楊家人跪在地上,行三跪九磕大禮。

“太君對楊家有再造之功,入祠堂受楊家先人祭拜理所當然。以是,楊家構成了一個端方,凡是身前有三品以上浩命之身的楊家婦人,可例外種下楊家柳。小十戰死,皇上敕旨封雨荷為三品浩命,天然能夠種下柳樹。”

青青柳樹,方纔一碗口粗,恰是青壯之時,可惜人不在了。

祭台上擺滿祭品,兩盞萬年燈長年不息,龐大的香爐青煙環繞,楊家後輩順次上香,下跪施禮。

一名斑白頭髮的老者大聲朗讀祭文,聲音衰老,卻極其宏亮,一字一句鏗鏘有力。他是族中碩果僅存的五代族老,深居簡出,隻在這類特彆場合纔會呈現。

以輩分算,楊成文為第九代,以是站在最前麵。

祠堂坐北朝南,門前有一對蹲坐的石獅子保護,邊幅極其威武。祠門以南有三間樓台,名為“頌德樓”,這裡是楊家人祭奠先人的祭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