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有兩名楊家青壯上前,強行攙扶著楊繼周拜彆。
………
祭台上擺滿祭品,兩盞萬年燈長年不息,龐大的香爐青煙環繞,楊家後輩順次上香,下跪施禮。
楊成文尾隨族人沿台階而上,入目所見是三塊吊掛的金字匾額,彆離是“奕世將略”、“一堂忠義”、“三晉良將”。
楊繼周下巴微揚,淡淡掃了一眼,嘴角處暴露一抹嘲笑。
“楊誌成,一百零五!”
二郎楊延定,三郎楊延安,亂軍中陣亡。
後院是祠堂的主體,有正殿十間,正中是祖宗牌位以及老令公佘太君像,擺佈兩旁是楊家八子,無不器宇軒昂姿容偉駿。彆的另有很多石碑,都是表揚楊門忠烈的筆墨,
那棵柳樹才大拇指粗細,年份並不久,卻與十叔並排而立,楊成文感到很奇特。
“孩子們,這便是楊家柳,每一個楊家人都會種下一顆屬於本身的柳樹,即便最後戰死,老死,我們都會留在楊家莊,與族人始終在一起!”族老密意地看著一顆顆柳樹,彷彿在看著一個個楊家人。
青青柳樹,方纔一碗口粗,恰是青壯之時,可惜人不在了。
當第一縷晨光劃破夜空,祠堂大門轟然一聲翻開,統統的楊家人跪在地上,行三跪九磕大禮。
楊家莊燈火透明。
“族老,不知我我父親的柳樹種在那邊?”楊繼周問道。
待得祭奠結束,已是中午。
祠堂建在後山,占地數畝,為一個龐大的四合院,全數用山上的百大哥樹建成,高低兩層,有大門、戲台、過廳、廊坊、正廳,呈長方形。
可惜!楊成文輕歎一聲。
“小十啊,”七爺感喟一聲,背動手來到中間地帶,“這一片都是七房的,那一棵便是!”
“楊繼周,此乃族中大祭,不得鼓譟,念你思父心切,不予計算。”一道衰老的聲音傳來,語氣非常峻厲。
刀槍林立,馬蹄亂舞,烽火直沖霄漢,鳳舞狂沙,血濺落日,戰鼓震天敲響!
“太君對楊家有再造之功,入祠堂受楊家先人祭拜理所當然。以是,楊家構成了一個端方,凡是身前有三品以上浩命之身的楊家婦人,可例外種下楊家柳。小十戰死,皇上敕旨封雨荷為三品浩命,天然能夠種下柳樹。”
以輩分算,楊成文為第九代,以是站在最前麵。
“好,你們是楊家將來的但願,精忠報國驅除胡虜複興楊家就靠你們,”太公環顧一圈,點點頭道:“武社是楊家的底子,望你們刻苦練習,早日練成楊家槍,疆場立名!”
楊繼周拿起一根柳枝,悄悄地插在那棵柳樹前。
“七大爺,緊挨著十叔的柳樹是哪位前輩?”楊成文恭敬地問道。
而此時院子中早已繁忙開來,各種素食如流水普通端上大桌,正中間的戲台子上鼓聲陣陣,一曲血戰金沙岸,彷彿先祖返來。
七郎楊延嗣,兩狼山搬救兵被亂箭射死。
步隊越走越慢,統統的楊家後輩拳頭緊握,雙目含淚。
祠堂坐北朝南,門前有一對蹲坐的石獅子保護,邊幅極其威武。祠門以南有三間樓台,名為“頌德樓”,這裡是楊家人祭奠先人的祭台。
“楊繼周,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