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_第四十九章 深諳朕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朕自克承先帝大統,禦宇海內業已三十四年,雖無大功,但求無過,先平大小金川,再滅準格爾部,而後定西疆回部,三十年間可謂四海臣服,萬國來朝,然今有緬甸小邦,不平王化,多次發兵犯禁,曆經數戰,雖有效果,然所耗甚大,旬日前,征緬經略傅恒來報,經數場惡戰,大敗緬兵,已將緬兵追擊至緬邦境內,然火線將士卻因厲瘴傷亡龐大,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裡袞、海軍提督葉相德也接踵病亡,現與緬兵對峙於老官屯,不知是進是退,朕聞報後甚是焦炙徹夜未眠,本日朝會不知眾位愛卿對此有何良策!”

寶座上,身穿金黃龍袍的乾隆大帝,愛新覺羅-弘曆侃侃而談,三十多年的帝王生涯已經讓其養成了不怒自威的神情,舉手投足間的威儀渾然天成,眉宇間披收回一股睨視天下的雄渾氣味,現在彷彿他就是六合的化身,上天的代言人,在此大家間,他就是那高高在上的獨一。

金鑾殿的正殿實在並不大,本年五十八歲的乾隆天子方纔的一番話語,天然是清清楚楚的通報到了殿內的數十位臣子耳中。

天子向臣子問策,這首揆尹繼善應當站出來搭話吧!

何如卻冇有人立即迴應乾隆的題目,因為現在的大臣們在聽乾隆說話的時候,都要細心測度再三,搞清天子的實在企圖,弄清風向,以免獻計邀寵不成反而落得個因言開罪,引火燒身。

“退朝!”

這些大臣常日裡對朕恭維阿諛,寫起歌功頌德的馬屁文章起來一個比一個辭藻富麗、能言善辮,可現在碰到閒事兒,一個個卻跟啞巴一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乾隆坐上龍椅,然後向底下跪著的大臣揮了揮手。

接著,為政近四十年的老臣劉統勳開口了:“皇上,關於緬甸戰事,臣覺得應先讓雄師回師修整後再圖進取,啟事不過有三,其一,緬賊雖新敗,然並未動其筋骨,再加上其境內山勢險要,易守難攻,以我軍怠倦之師攻之必敗。其二,自與緬賊啟戰端以來,耗花賦稅無數,死傷軍士良將無算,實在並無所獲,徒死傷性命,耗花賦稅罷了,實乃證明上兵伐謀,其下攻城纔是上策。其三,緬甸國小,人丁物產均不及我天朝大國,與我方交兵多年,此消彼長,據臣所知緬邦已然氣力大損,大有乞降之意,再加上緬邦所占天朝之地業已全數迴歸,再戰於兩邊都倒黴,如果緬邦派人前來乞降,不如臨時罷兵,弄清其來意後再圖決計,彰顯我天朝大國應有之大宇量。”

固然心中怒罵福隆安,可麵上乾隆還是點頭道:“嗯,福隆安言之有理,緬甸小邦目無天朝,確切應當嚴懲。”

乾隆天子固然憋氣,但也清楚要再次動兵很困難,單單緬甸氣候水土的題目就非常頭痛,再加上大小金川的再次異動,因而隻好令傅恒班師返國,將征緬之事臨時押在一旁。

在上百名官員的跪地恭送下,乾隆分開寶座起駕分開了金鑾殿。

幾百名官員紛繁拜謝皇恩,然後個人起家,並遵循本身的位置站好了行列。

一時候,偌大的金鑾殿鴉雀無聲,的確溫馨的可駭,見底下的臣子一個個都不站出來發言,乾隆的神采不由微微變了變,眼中閃過一絲慍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