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三生_第十一章 忘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他看來,此事隻要兩種能夠:一是,死者並冇有轉世,而是尋求它法迴歸人間,但眼下已無轉頭路,這體例是甚麼一時不得而知;彆的一種,則是喝了“孟婆湯”,卻並冇有喪失影象,忘懷宿世,隻是這個彆例王學不敢嘗試。

從速轉頭,卻發明左邊本來空空蕩蕩的蒲團上,不知何時盤腿端坐了一個手持木魚和杵的老衲人,剛纔的聲音明顯是他所發。

王學帶著一臉別緻,又敬他是父老,便學他模樣盤腿端坐一旁,隻是聽著聽著,就感受越來越不對味。

但是人的名樹的影,因為思疑顧及他便是地藏王菩薩,一時倒也不好打斷獲咎,隻好假裝聚精會神,側耳聆聽的模樣,實在早已神遊物外,想其他事情去了。隻是這經念起來冇完冇了,王學盤腿久坐氣血不暢,幾乎便要昏迷。

本想怪他驚人之舉,一陣暗香傳來,老王心生安靜,雙手合十對其一禮,道:“大師,您好!”

鼻尖飄過此岸花的香氣,老王俄然迷惑他來的時候為何路上不見彆人?既然人死不能複活,飲了“孟婆湯”便會忘懷宿世,那麼本身所看冊本,和其間非常類似的官方傳說又是從何而來?都說心有執念輕易化成厲鬼,不得投胎轉世,莫非本身對兒子的思念還不敷熱切?

不過想起本身已然生無可戀,循環轉世,完整忘懷,彷彿是最好的成果,因而又將放下的酒碗重新端起。

王學坐在地上,一邊思慮官方傳說的由來,一邊諦視“孟婆”的碗。

“多謝大師”。

一步,輕風拂麵,江水還是;兩步,風起雲湧,吼怒四起;三步,暴風高文,電閃雷鳴,幾近要將他捲起,投入江中。王學從速退後返來,不敢再向前半步。

老衲人身形乾枯,麵含悲苦,一副比老王還要慘痛模樣,微微點頭以示回禮,暴露比哭還丟臉的笑容,言簡意賅道:“姓名?”

這纔想起那緊箍咒,乃是觀音菩薩傳授,菩薩跟和尚又是一個構造的,本來都是一個路數。

“你我有緣,本日特來渡你過河”。

比如他跳入的中江山,本就是聚水之地,千百年來葬身此中的人更是數不堪數,陰氣極重,但本身卻來到這裡找不到歸路,能傳出“何如橋”的人必然也來過這裡。

至於孫悟空打出地府這類說法,王學感覺若真有此法力高深的主,又如何會將其間景象泄漏人間呢?

要說大師就是大師,洋洋灑灑幾萬字,頓挫頓挫,似緩實急地念下來,竟然連稿子都冇用,水都未曾喝上一口,王學大學畢業,自問做不到這一點,不由得心生佩服,一聽結束,立馬顫抖著腿站起來表示感激。

不管生前富甲一方,亦或是家徒四壁,都要帶到閻羅殿中評點是非功過:有功無過者,憑功德升上天庭,任命大小天官;無功無過者,可飲孟婆湯,上何如橋,度過忘川河,最後觀三生石以期循環轉世;而無功有過者,則要看不對大小,彆離墜入天國十八層。

冇有了酒水,在花香下王學的思惟彷彿又變得迅捷靈敏。

之前老王一味跟從,路途烏黑不見前後,以是未及它想,現在見了“何如橋”方纔覺悟,本身明顯已顛末端閻羅殿,那麼手中的這碗天然就是傳說中的“孟婆湯”了。

既然進步不了,便隻要坐在圓桌中間,等候酒水重新凝集了,本來還想將蒲團移過來,可惜搬之不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