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三國_242.拔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各地開端學河內築“杜公塢”,太行賊害漸少。又得聞鄧季已迎天子往雒陽,袁紹便複起另立新君之念,之前他想立劉虞為天子,為其所拒,今便思再立劉虞之子劉和。

主公劉表名聲大受損,謀臣蒯良卻獨得良駒。官方私語使智計絕佳的蒯子柔羞憤難當,令仆人將破鈔兩萬二千石自鄧芝處換來的駿馬亂刃捅死,自發誓道:“而後再不愛馬,再不因私而忘公!”

前番天子車輿逃出長安,後宮俱步行相隨,此番到河南去,報酬倒高了一截,俱有馬車相送。

不能推行四等民之策、不能收納賦稅,河東便不算歸入自家治下,不過王邑肯臨時服從。總好過完整棄開這片地盤。第二rì。鄧季便令原董承軍中擇三千老弱軍給王邑,算是守河東的郡縣兵,至於可否守住便不管他,自奉天子、後宮、百官等歸河南去。

天子入住之夜,待見新房四周宮城殘敗,殘垣斷壁上遺留的煙燻,打掃出的成堆瓦礫,角落中未拔儘的野草,想起自黃巾起亂後漢室各種磨難、董卓、李傕輩殘虐時自家兄弟的痛苦,頓時淚如雨下。

公孫瓚已在易城內,仰仗堅城糧足,不敢再輕出,影響倒不大。然太行中張燕雖亦自有開荒屯田,地卻甚狹,糧不敷用,尚需外出擄掠彌補,待塢堡四起後,他的rì子便垂垂艱钜起來。

賈詡此時已投鄧季,三人計議時,賈詡道:“前河東太守王邑甚得官民戀慕、世家讚美,故久居河東而得安,賊不敢害。今河東急不成得,將軍何不仍用王邑,使其先管理河東,再緩緩梳理圖之。”

鄧季便招王邑來問話。王邑字文都,卻也是位大漢死忠,聞鄧季要使他持續治河東,對道:“吾乃漢臣,爵為天子所賜,自當恪守本份!今足下領司錄,為吾之下屬,所命敢不該之?然天子於雒陽安,則邑在河東安;若天子有難,邑便當叛!”

袁紹隻得擱置不再提起,隻是易城堅毅,他權勢雖大,卻不是一時能破的。

現在三郡地飽和,人丁再難安設,鄧季亦想占河東之地,何如李傕、郭汜亂後,三輔之地未南逃往荊州的豪族世家,幾近已儘遷往河東,白波賊餘孽亦多不堪數,匈奴亦近,一時冇兵力、jīng力來管理此地。

這支大漢最後的武裝,雖才剩萬餘士卒,卻有很多懦夫在內,鄧季命張遼、孫觀等且先分統,等帶回河南後再措置。

所謂觸物傷情,伏皇後、董朱紫等後宮陪他刻苦一起,此時亦隨之泣哭不已。

(今rì月票很給力啊,老虎還要,要,要!我要!)

但是就算有幾棟新殿,雒陽城中現在最顯式微的處所還是宮城內,役民們倉促間如何能清算得完?

天子隨鄧季軍往河南,歸舊宮城內居住。

寶劍嵌入樹乾中,卻不得斷木,天子已是肝火勃發,棄劍柄,轉首時麵上竟是猙獰,衝董承呼嘯道:“朕誓不與此賊共存!”

因前番奪糧事。鄧慕安失期當然為士人不恥,劉景升被騙亦為人所笑,荊州士人皆議劉表雖文聲極佳,然暗淡難定,卻非亂世明主。

貧乏馬隊是劉表一向隻能龜縮荊州的首要啟事,也是前次被騙的由頭。

既畏其難,又怕再失名,群臣所言使劉表氣憤,頓時道:“然此蠢頑之賊在鄰,若不複前仇,如何能得消得我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