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袁紹自家精騎不來。
鮮卑、烏桓現在人丁希少,被鄧季俘獲的部眾都是族中精華,千萬捨棄不得的,軻比能等如果敢懺悔,族中就先要有人造反,最大的困難反而是如何通過彆人地盤將戰馬運來與鄧季換人。
將來兩三年的時候內,不要說再組新軍,能將各軍彌補滿就算不錯了。
小半今後,鮮卑、烏桓大敗,終究上萬騎被困在孤山頭上,武衛軍築柵掘溝團團圍困,鄧季、太史慈、張遼、典韋坐鎮四方,軻比能等數次牴觸皆不得出。
不管是烏桓的蹋頓、樓班還是鮮卑軻比能、步度根,此時各自的部族懦夫都還未幾,頓時健兒折損在民屯塢堡下實在心疼,摸乾脆地攻打過兩日,軻比能等頭子便萌收回退意。
隻是袁紹已被殺退,不敢再南下,對侵入腹內的這些外族軍,鄧季也不籌算放其等輕鬆歸去,廣佈邏騎,親領黑鐵衛、威烈軍、武衛軍在上黨嚴陣以待。
隻是尚未遣救兵啟行往西涼,北麵有探報至,袁紹再讓幷州,高乾軍亦被召回鄴城,龐真出兵進占太原。
閻柔與軻比能他們幾個頭子才煩躁起來。目睹情勢越來越倒黴,隻得挑選放棄部分人馬,強行北撤。
三日以後,軍中糧儘,已不成再戰下去,軻比能等無計可施,隻得求閻柔出麵,往鄧軍中請降。
待袁紹退兵,鄧季亦命令圍鄴城的盤石軍退回河內,武衛軍迴歸河東,自家雄師則回雒陽,籌辦休整一番後,再擇軍往西平韓遂。
軍糧漸難以保持,鄧季麾上馬隊不比他們少,在仇敵要地作戰,冇了戰馬更是死路一條,連屠宰戰馬以放逐糧都不敢,全軍隻要寄但願於袁紹,望其應約出兵上黨策應歸程。並供應糧秣。
要戰便給你戰,要殺便殺給你等看!
田豐、徐晃在河南以少年軍大破曹軍的時候,鄧季正領威烈、虎牙兩軍於河內圍殲步度根、蹋頓等烏桓鮮卑騎。∈↗,
烏桓各部居處在幽州以北,鮮卑居處廣漠,但步度根、軻比能兩部都在冀、並交界,閻柔還算有些知己,未與蹋頓、樓班獨經河內獨逃往鄴城方向,抄近路歸家,而是跟著軻比能、步度根的鮮卑軍一齊北歸。
能在上黨逼降烏桓、鮮卑二族馬隊,光前後緝獲的戰馬就有一萬三千匹,再逼其等部族交出劃一人數的馬匹來贖人,還可再得萬餘,新得兩萬三千多匹良馬,足以充盈軍馬場了。
天下諸侯中,本以鄧季馬最多,到現在也再冇有多餘的軍馬儲備。
閻柔領著烏桓鮮卑兩族馬隊南下襲擾,也不肯離袁紹權勢太遠,未入河東,雄師隻在河內尋覓機遇。
隻是到河內以後,才發明鄧季治下塢堡各處,河東也是如此,那些漢人農夫連同他們的家財、食品、牲口全躲在堡內,要想有所收成,必須先將那堅固的塢堡外殼敲開,可農夫們仰仗弓弩、木石、沸水等固執抵當,給他們這些並不善於攻堅的頓時兒郎沉重打擊,與之前預期的完整不一樣。
兩軍絞殺半個時候後,虎牙軍亦追至參戰。
烏桓權勢不如鮮卑,當初蹋頓、樓班二人合力才湊出八千騎南下,被鄧季所俘的另有四千餘人,要再湊四千匹好馬很不輕易,不過烏桓族小,內鬥也就冇有鮮卑多,堂兄弟倆個一起著力就是。
自馬超等叛起涼州,鄧季三麵開戰,高低人等神經無不繃緊,現在西涼叛漸平,曹操大敗於河南,袁紹外援亦儘殲,戰況已漸明朗,總算是能夠鬆下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