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三國_354.渡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盤石守河內、武衛守河東,都是以一軍之眾守一郡,西涼倒是一州之地,現在鄧季已治數郡,即便得滅韓遂。再無外憂,也得防備浩繁羌氐部落反叛,隻以一軍守之已經是極限,並且非馬隊不成。

除盤石外,各軍皆受創,就隻這點卒兵。彆人多一些,自家就要少一些,鄧季不分人,將軍們天然坐不住了。趁太史慈、趙雲往援西涼不在。受損最重的威烈、蕩寇兩軍主將便相約來纏鄧季、田豐,想先將這數千卒兵朋分掉,不給其他家機遇。

到這時候,鄧季、龐真兩位賊首的真正差異表現得一清二楚。

岸上數十披甲軍士相擁著等待的是孫策所任廬江太守李術,待舷板搭登陸,李術領岸上人等齊躬身喝道:“恭迎將軍!”

龐真雖憤怒,卻也自發先前自家理虧,又不能真正將鄧季獲咎到底,隻能生生忍下愁悶。

離得比來的救兵是駐紮廣陵的曹仁,他手上另有三千軍馬。

對著兩名將軍期盼眼神,鄧季隻能詳作解釋:“西涼之地,此番便得平韓遂。亦需一支守土之軍常駐,方可得安,此軍雖與盤石、武衛相類,然涼州廣袤。全軍需為騎,此其一也。”

建安四年秋,孫策兵出廬江,號稱三萬雄師,北犯九江,時九江郡曹軍隻壽春有郡縣兵二千,其他各縣皆望風而降。

這片地盤是廬江郡,屬於揚州,不過在長江北岸。袁術敗亡後,其所任廬江太守劉勳為孫策所敗,這裡亦是孫策治下,不過與江東隔著大江,平時有事聲援不及,孫策又忙與荊州大戰,這塊江北飛地隻委派李術來管理,孫策給兵三千罷了。本隨時能夠放棄的。

鄧季再點頭,道:“你等四軍便無補入,亦足懾袁紹、曹操!且如有願改往涼州守土、或全軍改步戰,可得先補滿,不然需待占漢中後,再以其地軍民中所選卒兵補入。”

“公瑾思鄉?吾亦念舒縣!”

注:兵艦,又作艨衝、兵艦。東漢劉熙《釋名?釋船》載:“外狹而長曰蒙衝,以牴觸敵船也”,船形狹而長,航速快,公用以突擊敵方船隻,是當代水軍的主力船。此船“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擺佈前後有弩窗矛穴,敵不得進,矢石不能敗”,以生牛皮蒙背,具有傑出的防備機能,開弩窗矛穴,具有反擊和反擊敵船的作戰才氣,以槳為動力,具有快速飛行的機能。(~^~)

“彆的,我等今得大勝,料二三載內袁紹、曹操、龐真尚不敢犯,正外取之時!然荊州水道隔絕、兗州不成守、幷州交結袁紹,儘不成圖。擺佈智囊、徐彆駕皆言,此時合法儘力謀奪漢中,以望益州。隻隴、蜀之地山川連綴險要,倒黴騎軍,若欲用兵,需再組步軍一支為用!”

加上之前曹軍降俘中挑出的卒兵三千,此時鄧季已有五千餘卒兵補益,雖尚不能完整彌補各軍折損,卻也算一大進項。隻是各家期盼很久,鄧季這位主公並分歧之前行事,將這些新卒兵當即彌補到軍中去,連刀盾卒都未派往武衛軍中去。

此次渡江,為的是大事,隻會暫入屯兵的皖城,不曉得是否有閒暇回舒縣看一看,周瑜有此感喟,孫策也是擁戴。倒惹得李術心中惴惴難安。

以是孫策也在舒縣居住過,隻是舒縣雖曾為廬江治所。到漢末則已幾次變動,劉勳、李術都更重視扶植防備計謀職位更首要的皖城,對舒縣幾近放棄,現在李術的三千兵馬便全在皖縣,算是將郡治所定在此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