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子龐遷趕到雒陽,鄧季召見時,天然矢口否定有招人事產生,也不留他下來作人質,重申一遍兩家盟好後,便遣歸去。
徐晃、張遼並肩站在堂下,大聲衝鄧季道:“司州四軍之眾,兩歲內惡戰不息,皆有毀傷,然當以我蕩寇、威烈為最,卒兵折損過半!主公既得數千新卒兵,以之先補蕩寇、威烈,便太史子義、趙子龍得知,亦當無貳言。”
此次渡江,為的是大事,隻會暫入屯兵的皖城,不曉得是否有閒暇回舒縣看一看,周瑜有此感喟,孫策也是擁戴。倒惹得李術心中惴惴難安。
來往應和的鑼鼓聲中,船艦泊岸。
建安四年秋,孫策兵出廬江,號稱三萬雄師,北犯九江,時九江郡曹軍隻壽春有郡縣兵二千,其他各縣皆望風而降。
等鄧季納人,本來黑山各部包含多年跟從龐真的老賊,特彆是此中矜持武勇可選入卒兵的,多棄龐真南下投奔司州。
周瑜說完,又感喟:“惜門路遠隔,細作來往艱钜,近月方可得知北地大小事,吾等甚難運營全麵。”
周瑜就是廬江舒縣人,少時與孫策交好。當時孫堅出征,周氏為舒縣望族,周瑜邀本居住在壽春的孫策百口搬家舒縣,還使族中讓前程南大宅給孫氏居住,多有照顧。
就算將軍們情願,上麵卒兵隻怕也儘要反對。
孫策似為意動,笑應道:“都尉所言甚是。”
對這個成果,徐晃、張遼都不太對勁,隻是這時候也隻能為大局著想,挑選默許。
“公瑾思鄉?吾亦念舒縣!”
眾甲士以後,孫策、周瑜、韓當、董襲魚貫而下。
孫策喚起李術等後,周瑜一邊隨他向前走,一邊輕歎:“我等忙於討劉表。亦畏江北勢強,少敢渡江,不料今得歸郡中,隻不知可否得機歸舒縣一探?”
韓當:“諾!”
龐真雖憤怒,卻也自發先前自家理虧,又不能真正將鄧季獲咎到底,隻能生生忍下愁悶。
提及這話題,周瑜卻無多少憂色:“曹軍雖新敗,吾等尚需敵劉表,可用之軍亦不敷。九江各地皆罷,唯壽春曾為數國之都,城堅難克,謀之當不易!且吾等江左之軍,騎不過二千,此番渡河又儘未相隨,若曹操拚力往援,亦可憂也!”
以是孫策也在舒縣居住過,隻是舒縣雖曾為廬江治所。到漢末則已幾次變動,劉勳、李術都更重視扶植防備計謀職位更首要的皖城,對舒縣幾近放棄,現在李術的三千兵馬便全在皖縣,算是將郡治所定在此地。
先前話語。韓當老成很多,冇開口接話,董襲卻忍不住多嘴:“曹孟德慘敗於河南,其勢大損,得此天賜之機,我等此番定可輕取九江。待得其地,仰淮而守,揚州儘在手中也,他日北地亦可得縱橫!彼時將軍、公瑾欲再歸舒縣,豈不輕易?”
“若如此,兩載內諸軍尚難補全!”明知情勢如此,張遼卻還是有些不甘心:“莫非主公不消吾等效命?”
孫策又轉頭叮嚀韓當:“吾等此次出兵九江,無需諱飾,當大張旗鼓,緩進緩圖,然核心需多遣探馬標兵,來往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