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師(全集)_第276章 女帝師五(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易珠道:“不過是顧問母親,放心等待父兄赦回京來。”

第三十六日,高思諺梓宮入陵。第三十七日,高曜親政。遵循遺詔,史易珠在本日出宮。

數今後,封羽的上書夾在蘇令的奏疏中被拿進了禦書房:“庶人之孝,承順色彩;天子之孝,惟安國度,定社稷。”“欲終三年之喪,必思以是奉宗廟社稷。今天下初定,河北伺隙,故夏待釁。西南未靖,複添吐蕃、四鎮之患。邊民尚未安畝,戍士常擐冑甲,正欲陛下‘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2]。”如此。

綠萼哼了一聲:“慧貴嬪讒諂穎妃娘娘,捏造畫作讒諂女人,又幾乎害得婉妃娘娘生不下小公主。另有信王府宋氏的事情,若不是世子王妃機靈,及時杖斃了宋氏,還不知先帝要如何狐疑女人。更不消說女人回宮後,派了耳目在漱玉齋,讓沐芳擅自領回禮品,另有那明虛的事情。樣樣踩著關鍵給女人下絆子,給了我們多少不痛快,女人竟還憐憫她。”

我重新展開奏疏,傲視道:“《書》雲,高宗諒暗,三年不言[1],四海以內,寂然無聲。居喪之義也。”說罷微一嘲笑。

手心一空,綠萼忙跪了下來:“女人恕罪,奴婢不是這個意義。奴婢是說——”

綠萼揀起一柄白玉疏齒櫛,抿嘴笑道:“女人睡了一覺,內裡但是翻了天。明天陛下下了朝,便曉諭六宮,要封皇太後為太皇太後,幾位先帝的妃嬪為太妃。”

我接書非常不快。慎妃與高曜當然母子情深,但當年去守妃陵倒是見疑於高思諺的無法之舉。當年髦且如此,即位後又怎甘心冷靜三載,將國度拱手交給彆人?我坐在小書案後,左手揉著太陽穴,右手一顫,硃筆重重頓在桌上,幾乎戳中了奏疏。

我攜起她的手,垂眸感喟:“mm連我也要避開麼?”

銀杏見狀,趕緊收起奏疏,自炭火上提了小壺,往茶盞中添水:“女人累了,歇一歇,喝口水吧。”

我笑道:“你不說,我竟不曉得她做了那麼多事。”

我哼了一聲:“那你倒說說,三十六日之期將到,臨時臨尾的,我上那裡找這麼一小我?”

銀杏忽閃兩下大眼睛,恍然大悟,“奴婢明白了!究竟是誰想要陛下‘寂然無聲’?”我換了一本奏疏,重新拿起硃筆:“你也聽出來了?不過,群情和製定喪儀,本就是禮部的職責。或許是我多心了。”

皇太子高曜於靈前即位,改元明道。新君降居日華殿,縗絰蔬食,諒暗三旬,不能親政。因而我代他措置統統書奏來往。因著國喪,新年也冇有半分歡愉氛圍。大行天子遺命三十六日除服,目睹除服之期將到,卻有禮部官員上書,說父尊母卑,天子既然曾為母妃守陵三載,現在父皇駕崩,起碼也當守孝三年,方能除服親政。

綠萼笑道:“女人,這不是群情,實在是歡樂。陛下說,昱貴妃晉為貴太妃,婉妃、沈嬪和淳嬪,都晉為太妃。”說罷低了頭隻顧笑。

我和綠萼目送她主仆三人在玄武門外登車。易珠翻開車簾,向宮內張望半晌,又環顧宮牆角樓,淚珠滾滾而落。在這宮牆當中,從很多青雲之誌和驚世策畫,所缺唯有真情與自在。這自在,高思諺不吝了償給她了,多少也算有幾分真情吧。

易珠歎道:“我不曉得。統統聽父母之命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