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僧_第六十章 斧聲燭影(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趙光義麵露詭異笑容,道:“兄長,清閒子臨走前,曾留給小弟一包藥粉,說是他新近調配出來,專門用以對於內功妙手。隻要混入酒中服下,不出一時三刻,便會功力儘散而亡,即便像兄長如許的一流妙手也不例外。”

趙匡胤點點頭,道:“二弟用心,此事可大可小,如果措置不好,說不得就失了民氣。”

趙匡胤麵色大變,忽地立起,想要喝問,但覺一陣激烈的眩暈,讓他跌坐回椅子上,他勉強伸手指著趙光義,從喉嚨中擠出纖細的聲音:“你……你敢……弑君!”

隻是清閒子去意已決,卻不會因為一眾道童而竄改情意,不過彆人脈極廣,不管道觀觀主寺廟方丈或是達官朱紫都熟諳很多,是以很輕易便為眾道童找好了去處。

兩人又聊了幾句,趙匡胤問道:“二弟,聽聞你府上比來有些不安好?”

那寺人剛出了端門,卻見趙光義單獨一人往回趕,那寺人有些駭怪,不過還是將趙匡胤的話奉告了趙光義,趙光義道:“恰好我想起些緊急事情要和官家說,便單獨趕返來了。”

趙光義冇有理睬他,自顧自隧道:“最妙的是,中了此毒之人,身後並無異狀,與中酒者極其類似,到了明日,宮中之人隻會覺得兄長不堪酒力,暴飲而亡。而小弟我,也能夠順利接辦兄長的江山,兄長你說,清閒子道長能調配出如此毒藥,難道妙人!”(。)8

這一日,趙匡胤於趙光義晚膳以後,又提及此事。趙光義忿忿隧道:“想當初兄長對那野羽士多麼恩榮,解衣推食、言聽計從,乃至以相國之位相許,成果那野羽士竟然為了後周柴小子和兄長翻臉,真真是忘恩負義!”

趙匡胤歎道:“話也不能這麼說。當初他於朕微末之時相隨,屢出奇計,助朕敗中求勝,朕得此江山,他實在著力很多。待朕得天下以後,他又建立獵莊,為朕監督江湖草澤,朕雖欲厚報之,但他既不要高官厚祿,又不求奇珍奇寶,提及來,還是朕欠他很多。”

被李秋水一提,清閒子也想起來了。李秋水來自真定府朱門李氏一族,當初他與李家屬長交友,偶然中現李家一對姊妹天賦資質極佳,實為良才美玉,便起意將這對姊妹收為門下弟子。

趙匡胤將杯中殘酒一口喝乾,點頭道:“緝捕清閒子?二弟,你又不是不曉得他的本領,封閉關禁攔得住旁人,莫非還攔得住他?算了,留下一線之情,今後也好相見。何況他不忍有負柴家季子,因此拜彆,那他又如何會投奔遼國,有負於朕?”

趙光義分開皇宮不久,俄然陰霾四起,氣候陡變,雪雹驟降,趙匡胤見天氣如此卑劣,擔憂趙光義馬車難行,便叮嚀寺人去追回趙光義,籌算留他在宮中過夜。

趙光義固然不忿清閒子,但他也同意,獵莊辦這類事情確切得力,想起來他也感覺絕望,便向趙匡胤告彆,說要去城外的府邸好生徹查此事。

“長白山?”清閒子沉吟道:“《山海經》有雲,大荒當中有山,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 長白山即不鹹山,但未曾聽聞此中有神仙之流的人物。不過我與吾師當年遍曆中原,現在何嘗不能往北地一遊……也罷,歸正我故意遊遍大宋周邊各國,便先向北行也無不成。總之,先清算行囊,分開開封再說。”

眾道童一聽,都慌了神。常日清閒子待他們甚好,不但每個月月錢豐富,還教他們讀書識字,有些機警的道童還會被傳授武功和雜學,是以他們都對清閒子斷念塌地,此際一聽要拆夥,各個都是既哀痛又憂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