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道童一聽,都慌了神。常日清閒子待他們甚好,不但每個月月錢豐富,還教他們讀書識字,有些機警的道童還會被傳授武功和雜學,是以他們都對清閒子斷念塌地,此際一聽要拆夥,各個都是既哀痛又憂心。
趙匡胤點點頭,道:“二弟用心,此事可大可小,如果措置不好,說不得就失了民氣。”
那寺人剛出了端門,卻見趙光義單獨一人往回趕,那寺人有些駭怪,不過還是將趙匡胤的話奉告了趙光義,趙光義道:“恰好我想起些緊急事情要和官家說,便單獨趕返來了。”
清閒子拈續道:“這也好辦,李家在真定府,恰好我要到北地遊曆,順道先去李家收徒,然後同業便是。”
趙光義麵露詭異笑容,道:“兄長,清閒子臨走前,曾留給小弟一包藥粉,說是他新近調配出來,專門用以對於內功妙手。隻要混入酒中服下,不出一時三刻,便會功力儘散而亡,即便像兄長如許的一流妙手也不例外。”
李家屬長深知清閒子之能,聽他一說,忙不迭地承諾了。不過當時mm李滄海年事太小,她父母放心不下,清閒子本身也不肯做全職奶爸,因而隻收了李秋水為徒,商定過幾年等李滄海年紀稍長,再送來清閒觀拜師。現在李滄海已十二歲,李家便想將她送來,前不久給李秋水寫信就是想問此事。
趙匡胤見趙光義返來,笑道:“朕與二弟好久冇有作徹夜之談,徹夜天降雷雹留客,二弟便在宮中陪朕飲宴暢談。”
清閒子行事乾脆,淩晨作了決定,當日下午便帶著三名弟子和丁漁,駕馬車朝北麵行去。
趙光義固然不忿清閒子,但他也同意,獵莊辦這類事情確切得力,想起來他也感覺絕望,便向趙匡胤告彆,說要去城外的府邸好生徹查此事。
趙光義哂道:“兄長為人就是過分刻薄了,照我說,這等羽士方士之流,無術者招搖撞騙;有術者心機叵測,實乃社稷之患。那清閒子據聞一起向北而行,說不得要投奔遼國,他對我大宋高低軍情地理曉得得一清二楚,如果投遼,則我大宋危矣!兄長,不以命令封閉關禁,畫影圖形通緝那野羽士,將他緝捕返來措置?”
隻是清閒子去意已決,卻不會因為一眾道童而竄改情意,不過彆人脈極廣,不管道觀觀主寺廟方丈或是達官朱紫都熟諳很多,是以很輕易便為眾道童找好了去處。
趙匡胤歎道:“話也不能這麼說。當初他於朕微末之時相隨,屢出奇計,助朕敗中求勝,朕得此江山,他實在著力很多。待朕得天下以後,他又建立獵莊,為朕監督江湖草澤,朕雖欲厚報之,但他既不要高官厚祿,又不求奇珍奇寶,提及來,還是朕欠他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