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燃犀卷_第一章 玄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元曜忍不住道:“白姬,你要聽高僧講釋佛理,能夠去青龍寺找懷秀禪師,大老遠地跑來大慈恩寺,也不嫌累。”

白姬笑道:“聽聞玄奘禪師來到長安,祀人特地前來拜訪,想請禪師為我解惑。”

貞觀元年,玄奘為了尋求佛法,單獨一人西行五萬裡,曆經艱苦,不畏存亡,到達天竺佛教中間那爛陀寺獲得真經。他一去十七年,走過了一百一十個國度,學遍了西域乃至天竺的各種釋講授說,並帶回了六百多卷佛經。

玄奘返國以後,遭到唐太宗的昌大訪問,一時候天下皆知此聖僧。以後,玄奘建立了譯經院,翻譯帶返來的佛經,以及著寫《大唐西域記》。高宗期間,玄奘在大慈恩寺譯經講法,並構築了大雁塔。厥後,高宗將玉華山離宮改成玉華寺,賜給玄奘居住,玄奘大部分時候都待在玉華寺裡譯經著說。

白姬笑道:“一年可見春去秋來,十年可見物是人非,百年可見生老病死,千年可見王朝興亡,萬年可見滄海桑田。對於時候,我冇有猜疑,我的猜疑來自於佛經與禪理。”

玄奘抬眉一看,道:“哦,是你呀。”

白姬雙手合十,笑道:“多謝禪師解疑。”

老衲神采專注,眼神腐敗,端倪之間藏著大聰明。

(6)五觀堂:齋堂,寺院裡供僧侶用飯的處所。

武後早有稱帝的心機,但苦於冇有一個代表“天意”的談吐,她非常對勁《大雲經》裡“女既承正,威伏天下,統統國土,悉來承奉”,“即以女身,當王國土”之類的說法,不但重賞了十沙門,在天下各地廣建大雲寺,大肆弘揚佛法,還自稱“佛弟子”、“女菩薩”。

元曜正打著打盹,俄然有一個和尚在大雁塔內裡大聲道:“玄奘禪師,處寂(4)師父求見。”

和尚雙手合十,規矩隧道:“阿彌陀佛。玄奘禪師有請,兩位施主請隨我來。”

白姬接過無字書,她的手顫抖了一下,眼中幽光瀲灩。

武後重佛,上行下效,一時之間,西京長安,東都洛陽,都掀起了一股談禪論佛的風潮。

“貧僧一向在北地遊曆,傳經佈道。接到武後插手百僧宴的詔令以後,貧僧從幽州解纜,日夜兼程,馬不斷蹄,昨日才趕到長安。貧僧路過熊耳山時,遇見了一件怪事。貧僧一起思考,百思不得其解。玄奘禪師遊曆西域,見多識廣,貧僧特地來請禪師解疑。”

武後名為太後,實則居於帝位。朝廷大事皆由武後掌控,文武百官皆以武後馬首是瞻,莫敢不從。

白姬行了一個佛禮,道:“玄奘禪師,一彆數載,好久不見了。”

和尚帶白姬、元曜來到了大雁塔下。

本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禪師。

玄奘微微點頭。

玄奘昂首望了元曜一眼,道:“阿彌陀佛!我佛最後並無筆墨記錄,統統佛意都是由弟子口口相傳,記誦連綿。佛寂以後,顛末數百上千年,佛言佛跡才構成文字,再從天竺顛末西域,傳入中土,翻譯成漢文。若以真假定論,那貧僧這大雁塔內的貝葉經六百餘卷,滿是妄言。”

玄奘回道:“阿彌陀佛!請他出去。”

玄奘凝睇著無字書,思考了一番,彷彿也不得其解。

白姬又跟玄奘言談起了佛經義理,這時候玄奘才放下羊毫,跟白姬議論辯釋起來。元曜也聽不懂他們在說甚麼,滿耳皆是“無相”“無念”“萬法皆緣”“靈智靈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