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安本來是明元帝的二弟清河王拓跋紹的王妃。在清河王弑父兵變被賜死前,她已經皈依佛門,帶髮修行,研討佛法和醫藥,懸壺濟世並弘揚佛法。明元帝恭敬她,不但為她在平城內修建了竺元寺,還常常請她到皇宮裡為世人講授佛法和看病,並在宮中為她設了修行的庵堂慈心庵。
綺雲把吃住的題目處理好了,心對勁足。常日裡遊手好閒,便學那些少年公子,倚紅偎翠,鶯歌燕舞,閱儘人間美色。
拓跋燾離了太極殿,到了皇城門口,隻見一支身著戎裝的步隊正等著他,見他來了,皆跪下施禮。為首的兩名將領齊聲稟道:“臣散騎常侍長孫翰(丘堆),奉陛下之命,幫手皇宗子一起前去北方戍邊,防備柔然。”
她瞪大了眼睛,看著前麵的水霧,想看清楚一些,卻又看不見甚麼,隻能見到團團水霧在麵前蒸騰,白茫茫的一片。在一片水霧當中,她彷彿看到了在篝火前的佛狸,聽到他低徊悠遠的歌聲。又彷彿看到了春日裡,劉義真對她淺笑,伸手欲撫摩她的鬢髮……
虹霓看綺雲很餓,米飯吃很多,菜吃得少,看來是真的是不喜好北方的食品。因而笑道:“女人身份崇高,這矜貴之人對甚麼都精挑細選,甚麼都要用最好的,就像我們宮主一樣。”
拓跋燾右手一揮,“將軍不必多言。將士們,上馬,我等這就解纜!”拓跋燾目光如電,薄唇緊抿,勾畫出如刀刻般的表麵,一馬搶先,箭普通地策馬遠去。一行人披著水霧,踏著水花,風馳電掣而去。
綺雲話到嘴邊,想不起第三要說些甚麼,隻能接下去問道:“第三,你們宮主是甚麼人?”
--------------------
七月流火,氣候悶熱,北剛恰是多雨季候。
而站在竇乳母身側的是一名帶髮修行的慧安師太,她四十歲擺佈的年紀,身著紅色素衣,五官精美,慈眉善目,儀容出塵。
說話間,明元帝身邊的中常侍袁辰手拿聖旨,前麵跟了一個小寺人,是奉侍佛狸的宗愛,雙手捧著明元帝所用的禦劍。袁辰站在宮階上,對佛狸宣旨:“皇宗子拓跋燾目無綱常,出走宮城,險遭不測。身乃受自父母,當惜之愛之,不得率性妄為。現駐守塞北,防備柔然,護佑大魏。馬上起家,不得入宮,欽此。”
虹霓一聽也有了興趣,“我們這兒雖是歌舞坊,但好酒好菜接待客人,也是少不了的。馮公子既然說的那麼好,你會做些南邊菜嗎?做了讓我們嚐嚐,看看是否如公子所說的那樣清爽適口,到時我們再做籌算。”
到了晚餐間,綺雲請了虹霓入坐,讓人端了本身燒的水晶肴肉、鬆鼠厥魚、梁溪脆鱔等幾道南邊菜上桌。虹霓見幾道菜色香俱全,入口鮮美而回味悠長,讚不斷口。當下決定派人到建康請個廚子,專門燒南邊菜。
拓跋燾雙手舉過甚頂,接過聖旨和禦劍,對著大殿叩了三個頭,一言不發,回身大步拜彆。
這一日,大雨滂湃,雨霧茫茫,幷州城覆蓋在煙雨當中。擎香樓冇有甚麼客人,廊下坐了很多的女人,姹紫嫣紅,鶯鶯燕燕。綺雲悶得無聊,趴在水榭芳馨亭的雕欄上,看著大雨如注,又如條條白練從屋簷上垂下。她伸脫手去想要抓住那條白練,可卻甚麼都冇抓住,點點水珠打在她的臉上,如粒粒珍珠灑在了玉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