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的長眉鳳目,一身朝服也穿出廣袖長衣的氣度,好像古畫裡的魏晉名流。隻是大豪傑能本質,真名流自風騷,晏子言一副眼高於頂的模樣,曲直高和寡得過了。
任暄心道不好,隻盼著菩薩的肩輿能隔開全天下,甚麼動靜都聽不見纔好。恰好菩薩就在他跟前落了轎,轎前的掌燈陪侍還和和藹氣地號召:“小侯爺早,少詹事大人早。”
蘇晉昂首直視晏子言,攤開右手:“那麼依少詹事所言,小人手裡的這枚玉印是假的了。”
任暄冇想到這一茬兒瞞天過海落到柳朝明眼皮子底下竟被一筆帶過,大喜之餘又有點劫後餘生的幸運,忙拉著晏子言拜彆了禦史大人的官轎。
蘇晉將密帖取出:“請小侯爺過目。”
柳朝明將提燈遞還安然,回身回轎,冷僻清說了句:“不認得此人。”
中午門前,車馬止行。又因宮中為消弭火患,禁了諸臣燈火,隻要二品以上大員可乘轎提燈而入。
晏子言冇有接話,高低打量著她,一時冇移開眼去,蘇晉又道:“少詹事大人恐怕是朱紫多忘事,但貢士所的武衛並非空口無憑,他們說少詹事去過,是有一枚晏家玉印為證的。”
蘇晉愣了一愣,眼看皇城已近在跟前,做出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態勢:“哦,倒未曾傳聞過此人。”
任暄冇推測蘇晉此番周折,為的竟是旁人。往細裡揣摩,晏子言現在是詹事府少詹事,應天府衙門約莫不肯獲咎人,想將這案子摁下,蘇晉不得已,才甘冒大不韙,私回了密帖,找到侯府來的罷。
那裡知晏子言不吃這一套,涼涼道:“麵熟?我看是麵善得很。”他往前兩步,劈麵站到蘇晉跟前,“我已記起你是誰了,景元十八年的進士,蘇晉蘇時雨但是?”
她已百日不見天光,大牢裡頭暗無天日,充滿著腐朽的屍味。每日都有人被帶走。那些她曾熟諳的,靠近的人,一個接一個被正法。
眼下百官俱在,且另有個察覈官常的左都禦史,假扮官員陪侍,這錯處提及來也不大,就怕旁人往死裡扣帽子,是以是千萬不能認的。
是夜,蘇晉依任暄之言,就近歇在侯府。翌日四更起家,倉促用過早膳,上了馬車,任暄又問道:“這朝廷高低,除了翰林那老幾個,賢弟便不再識的誰了罷?”
身上的囚袍略顯廣大,凜冽的風自袖口灌出去,冷到鑽心砭骨,也就麻痹了。
蘇晉應道:“彼時在翰林院隻顧修書撰文,與人交友甚少,且隻要戔戔數月,當不會有人認出下官。”
柳朝明不言語,連神采也是寂寂然的,一旁的掌燈陪侍又道:“老遠就聞聲小侯爺與少詹事大人興趣正高,不知是聊甚麼,叫小人也來湊湊趣。”
金水橋另一頭照來一星亮光,眾朝臣本來湊在一處瞧熱烈,被這亮光晃了眼,俱作鳥獸散。
一朝江山易主,青史成書。
此為防盜章 小侯爺任暄是長平侯的獨子, 為人有些自來熟。
任暄思及此,心中生出些恭敬之意,言語上也親厚幾分:“不瞞蘇賢弟,為兄因一樁私事,實在不便領賢弟去太傅府拜訪。不如如許,明日一早,你扮作陪侍與為兄一同進宮。晏子言每日五更必從金水橋畔過,為兄幫你攔下他,你也好問個明白。”
任暄扭頭盯著他的背影,等人走遠了纔對蘇晉道:“晏子言這小我,脾氣雖壞點,但為人還算敢作敢當,我看他方纔的反應,委實不像去過貢士所,可你手裡這枚玉印清楚又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