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邸_第198章 連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舊傳黃陵二女,堯子舜妃。以二帝化道之盛,始於內室,則二女當具任、姒之德。考其年歳,帝舜陟方之時,二妃之齒已百歳矣。先人詩騷所賦,皆以女子待之,語多瀆慢,皆禮義之罪人也。

《潛邸》by周乙

鈞石之石,五權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先人以一斛為一石,自漢已如此,“喝酒一石穩定”是也。挽蹶□□,前人以鈞石率之。古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計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當二人不足;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鈞,比顏高之弓,人當五人不足。此皆近歳教養所成。乃至擊刺馳射,皆儘夷夏之術;器仗鎧冑,極今古之工巧。武備之盛,宿世未有其比。

三司、開封府、都城外州府的長官升堂理事,都有衙役在前帶路呼喊。本朝軌製規定,在宮禁當中隻要三種官員能夠呼喊佈告:宰相到中書省時佈告,翰林學士到翰林院時佈告,禦史到朝堂時佈告。呼喊佈告時都用穿紅衣的役吏,稱作“三告官”。在官員所顛末的處所,門吏用棍杖敲地以警示世人,稱作“打杖子”。對兩府、親王,要從殿門一向打到本司或上馬的處所;宣徽使打於宣徽院;三司使、開封府尹打於各自的官署。近年來,寺監長官也要打杖呼喊,這分歧疇昔的端方。之前宰相上朝,也有經天子特許,張華蓋、打杖子的,那是臨時性的指令。手持絲梢鞭進宮,要三司副使以上官員才氣夠;副使隻可乘紫絲暖座跟從入內。答應儀仗隊長手持舊棍杖,得是待製以上的官員才氣夠。近年來寺監長官也持藤杖,這分歧疇昔的軌製。文武百官的儀仗法則,除記入律令以外,各家所作的記錄,還是有遺漏。所記固然很瑣細,卻也是一個期間用於禮節的器物。

《楚詞·招魂》尾句皆曰“些”,蘇個反。今夔、峽、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稱“些”。此乃楚人舊俗,即梵語“薩冣訶”也。薩音桑葛反,冣無可反,訶從去聲。三字合言之,即“些”字也。

唐朝軌製,官品不敷而以其他官職暫期間理或兼任的官員,稱為直官,比方許敬宗任直記室就屬此類。我朝學士、舍人都設置直院。熙寧年間,重新設置直舍人院、直學士院,隻是以資格淺的人來任職,實在是正官,而非直官。熙寧六年,舍人都被貶官罷免,閣中無人,因而讓章衡權知製誥,但不授予其直院之職,因為他是臨時兼職。當代的兼職官員,多數是臨時兼任,如有耐久兼任者,就相稱於正官。我家藏有《海陵王墓誌》,謝朓撰寫的,他落款的官銜稱“兼中書侍郎”。

都堂及寺觀百官會合時的坐次,多出於臨時安排。唐朝之前的舊製都冇法查考了,唯有顏真卿寫給左仆射定襄郡王郭英義的一封手劄說:“宰相、禦史大夫、兩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為一行,十二衛大將軍的坐位在其次,三師、三公、令仆、少師、保傅、尚書擺佈丞、侍郎自為一行,九卿、三監的坐次在他們劈麵。自古以來,未曾龐雜。”這段話大略表現了當時的舊製,明天謄寫在這裡,以彌補記錄的遺漏。

朝廷賜賚臣下“功臣”的名號,始於唐德宗奉天之役時。從那今後,各藩鎮長官乃至其僚屬處置和參軍,凡是資格深的,都援例賜以“功臣”之號。本朝隻以“功臣”名號賜賚將相大臣。熙寧年間,因按軌製要加天子尊號,宰相帶領同事諸大臣劈麵叨教再三,神宗始終不承諾,並說:“這類名號如同你們的‘功臣’之號,對一小我的名實又有何補益?”當時吳正憲為宰相第一人,因而要求打消已賜給他的“功臣”之號,神宗承諾了。自此群臣接踵要求撤消“功臣”名號,遂不再賜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