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者,上不製於天,下不製於地,中不製於人。寬不成激而怒,清不成事以財。夫心狂、目盲、耳聾,以三悖率人者,難矣。
民言有能夠勝敵者,毋許其空言,必試其能戰也。視人之地而有之,分人之民而畜之,必能內有其賢者也。不能內有其賢而欲有天下,必覆軍殺將。如此,雖克服而國益弱,得地而國益貧,由國中之製弊矣。
善用兵者,能奪人而不奪於人。奪者,心之機也。令者,一眾心也。眾不審則數變,數變則令雖出眾不信矣。故令之法,小過無更,小疑無申。故上無疑令,則眾不二聽;動無疑事,則眾不二誌。
5、攻權
夫在芸耨,妻在機杼,民無二事,則有積儲。夫無雕文刻鏤之事,女無繡飾纂組之作。木器液,金器腥。賢人飲於土,食於土,故埏埴覺得器,天下無費。
十8、勒卒令
凡伍臨陳,若一人有不進死於敵,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凡什保什,若亡一人,而九人不儘死於敵,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自什己上至於裨將,有不若法者,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凡明科罰,正勸賞,必在乎兵教之法。
兵法曰:“千人而成權,萬人而成武。”權先加人者,敵不力交;武先加人者,敵無威接。故兵貴先,勝於此,則勝彼矣;弗勝於此,則弗勝彼矣。
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過七年餘而主不聽,大家(之謂)[謂之]狂夫也。及遇文王,則提三萬之眾,一戰而天下定。非武議,安得此合也。故曰:“良馬有策,遠道可致;賢士有合,大道可明。”
當代諺雲:“令媛不死,百金不刑。”試聽臣之言、行臣之術,雖有堯舜之智,不能(關)[開]一言;雖有萬金,不能用一銖。
兵有去備徹威而勝者,以其有法故也。有器用之早定也,其應敵也周,其總率也極。故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萬人而將,已(用)[周]已極。其朝死則朝代,暮死則暮代。權敵審將,而後舉兵。
凡發兵,必審表裡之權,以計其去。兵有備闕,糧食不足不敷,校所出入之路,然後發兵伐亂,必能入之。
官無事治,上無慶賞,民無獄訟,國無商賈,何王之至!明舉上達,在王垂聽也。
鼓行交鬥,則前行進為犯難,後行(進)[退]為辱眾。逾五行而前者有賞,逾五行而後者有誅。以是知進退前後,吏卒之功也。故曰:“鼓之,前如雷霆,動如風雨,莫敢當其前,莫敢躡厥後。”言有經也。
地大而城小者,必先收其地;城大而地窄者,必先攻其城;地廣而人寡者,則絕其阨;地狹而人眾者,則築大堙以臨之。無喪其利,無奪當時,寬其政,夷其業,救其弊,則足施天下。
夫謂治者,使民忘我也。民忘我,則天下為一家,而忘我耕私織。共寒其寒,共饑其饑。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飯;有子一人,不損一飯。焉有喧呼酖酒以敗善類乎?民相輕浮,則欲心(與)[興],爭奪之患起矣。橫生於一夫,則民私飯有儲食,私用有儲財。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烏有覺得人上也。善政執其製,使民忘我。為下不敢私,則有為非者矣。反本緣理,出乎一道,則欲心去,爭奪止,囹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懷遠,外無天下之難,內無暴動之事,治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