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影帝重生帝王家_第76章 議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胤祺眼裡帶著鎮靜的亮光,快步走到桌前,放開了張紙寫寫畫畫起來。所謂主旋律央一大劇,不過就是改的哪些革,進了哪些步,國事民生兼濟天下。固然看著多少有些敗興兒,可裡頭有好些個彆例倒是拿真人真事兒改編的,結果更是早就拿實際的成果來證明過了――在他演過的那一部劇內裡,就有這麼一段兒堆積停業蠶農和賦閒的女織工進入緙絲工廠,以工代賑共同致富的橋段。

認當真真地寫滿了一張紙,胤祺又細心地重新到尾考慮了一番,竄改了幾處分歧適大清國情的處所,便興沖沖地往南書房趕去,籌算再去試著交一回這半點兒都不好做的治國功課。

為甚麼――電視裡明顯演的不是這個模樣的!明顯下江南的時候都是春暖花開風景惱人,一起連遊賞帶吃好吃的趁便兒泡標緻女人,為甚麼到了他要隨駕的時候就是這冰天雪地的下江南了!

對於出身遊牧民族的滿人來講,這些個前朝傳下的端方軌製本就冇那麼強的束縛力,順治朝更是已經拔除了匠籍軌製,不過是一時還想不出甚麼新的端方來替代罷了。他提出的這類“以工代賑”的論法,擱在漢朝或許會被打歸去,擱在唐朝或許會引發一場大辯論,可如果擱在這清朝,推行起來是毫不會有甚麼阻力的。

說到這兒,胤祺特地頓了半晌叫這些個大人們好好想想,才又含笑持續道:“就拿我那侍衛來講,他們家是家傳緙絲的,這門技術在宋元兩代達到鼎盛,前朝更是專為宮中所用,還是我□□入關定鼎天下以後才散入官方――咱在這兒打個比方,如果將那些個善紡織的婦人集合起來,用心砥礪這緙絲的織料衣裳,賣給那些個達官權貴高門大戶的,能不能賺來銀子?如果賺來了,又能不能養得起這平白多出來的婦人們?”

他曉得這個,倒不是因為演過甚麼時裝劇――在他宿世接過的那些屈指可數的當代戲裡,就有一部講這江南錢塘鎮絲綢財產轉型的主旋律劇,雖說因為實在太主旋律而觀者寥寥,可他倒是還記取裡頭那幾近被描述成了老祖宗傳家寶的緙絲工藝。

於成龍聞言又驚又喜,竟是退了一步才堪堪站穩,趕快跪地伸謝聖恩――本來借大印竟然還能升官兒的,如果早曉得,他必定早就借出去了……

梁九功端著茶水上來,就見著胤祺正扒著門縫往裡瞄,笑著問了一句便將門悄悄推開:“萬歲爺,五阿哥過來了,在門口兒候著呢。”

“天然,過了正月半就走,也叫你親眼看一看朕治下的大好國土。”

劇倒是不首要,當時接下阿誰角色也不過是為轉型做些個嘗試罷了。隻是提起這緙絲,卻俄然叫他腦筋裡頭模糊冒出了個尚未成型的設法來……

“謝主子的恩德――他們過得都好。大哥已討了一房媳婦,還給部屬生了個小侄兒,虎頭虎腦的叫人奇怪……”

“主子放心,部屬的大哥有一把子力量,妹子也跟娘學了一手家傳的緙絲工夫,日子過得寬鬆著呢。”

所謂流民,一是因為遭了災毀了故裡,二是因為不能籌劃原有的謀生,既冇了後路又冇了前道兒,故而不得不流浪失所艱苦求生。這幾日康熙跟下頭的官員憂愁的事兒,不但是流民的安設題目,更擔憂這多量的流民走投無路湧入江南,會對江南的民生經濟產生致命的打擊――可如果給他們找點兒活來乾,既無能事又能賑災,又豈不是分身其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