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親反麵,有孝慈﹔國度昏亂,有忠臣。
道常有為而無不為。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賢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則攘臂而扔之。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滿足者富。
不失其所者久。
此三者覺得文,不敷。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下德有為而有覺得。
天乃道,道乃久,冇身不殆。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不尚賢,使民不爭
常使民無知無慾。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無執,故無失。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是非相形,
老子:「品德經」:第十二章
荒兮,其未央哉。
實其腹,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渙兮若冰之將釋﹔
不自是,故彰﹔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不自矜,故長。
虛其心,
老子:「品德經」:第五章
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
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強行者有誌。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古之善為道者,奧妙玄通,深不成識。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世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老子:「品德經」:第十七章
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師之所處,波折生焉。
悠兮其貴言。
揣而銳之,不生長保。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澹兮其若海﹔
侯王得一覺得天下貞。
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
魚不成脫於淵,國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丁爽﹔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章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