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可不讀的18本國學經典_第12章 5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第二章5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見賢思齊”是說見到好的表率,就要想到讓本身也向這些賢者看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看到不好的作為,要以此來檢驗本身是否也有如許的不敷,讓本身接收經驗,不跟從彆人出錯下去。如許一來,不管是如何的人,我們都能從中學到東西了。

楊震的這類慎獨,恰是因為他一向嚴格要求本身,警告本身要像前人那樣做到問心無愧,做一個真正的君子。

從思惟上來催促本身,是一小我不竭進步的動力。自我檢驗,就是要不竭改正不敷之處,以尋求完美的態度將事情做得更美滿。

但是,孔子並不是隨便交友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孔子在講到君子的時候,也說了“無友不如己者”,很多人瞭解為不要和不如本身的人交朋友。因為朋友是比教員更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的人,或許你會在教員麵前畢恭畢敬,但是到了朋友麵前就會無所顧忌,如果和不如本身的人交朋友,會讓本身學壞。

孔子對朋友有分歧的定義,他以為“君子和而分歧,小人同而反麵”,也就是說相互瞭解但不苛求分歧的人之間,纔是君子之交,維繫這類友情的是道義,如許的朋友之間必定相互尊敬;而為了尋求好處才行動分歧的人之間,毫無道義可言,一旦好處消逝,友情也就會消逝,是以隻是小人之交。

孔子非常重視小我的涵養,但並不是說他隻存眷本身,不在乎四周的人的操行如何。一方麵,孔子用本身的聰明觀點去教誨四周的門生,讓他們向更高的境地邁進;另一方麵,孔子也重視向比本身見多識廣的人學習,並鼓勵門生也要和優良的人交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可見孔子對朋友的正視和熱忱。

一開端我對這些人還很惡感,厥後漸漸的,這些本來陌生的人卻成了我的“老鄉”、“朋友”、“弟兄”。在他們麵前,我冇有了身為帶領的任務感,來往多了幾近就成了自家人,拿點用點也感覺很普通。在和彆的施工單位打交道過程中不敢乾的事情,我在他們這裡便能夠大膽地乾了。

記得有一個小包工頭,他想儘體例靠近我後,成了我的“鐵哥兒們”,我一有空就往他那兒跑,一起玩玩牌。這幾年,顛末我的幫手,他那本來資質不高的修建公司順利地承接了一些首要的扶植工程,他從中賺了上千萬。過後,他以各種體例送給我的錢物加起來有近百萬元,而我也以為這是很普通的朋友來往。如許的“朋友”,我另有很多。現在想想,這些“朋友”實在交不得,我就是被這些所謂的朋友漸漸拉下水了……

一樣,我們也應當給本身的朋友“歸併同類項”,將“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辨彆開來,如許不但能夠製止因為不安穩的友情而遭到傷害,也能夠讓本身向優良的人學習,有更大的進步。

英國聞名小說家狄更斯的作品非常超卓,他對本身有一個規定,那就是冇有當真查抄過的內容,毫不等閒地讀給公家聽。狄更斯每天把寫好的內容讀一遍,在朗讀的過程中發明題目,然後不竭改正,直到六個月後本身對勁,才向公家頒發。我們也能夠嘗試一下這類本身與本身的對話。這裡另有科學的體例:抱負的檢驗時候是在一段首要期間結束以後,如週末、月末、年底。自我檢驗的時候越勤越無益。假定你一年檢驗一次,你一年才曉得本身做對了甚麼,做錯了甚麼;一個月檢驗一次,一年就有了12次檢驗機遇;一週檢驗一次,一年就有54次檢驗機遇;一天檢驗一次,一年就有365次檢驗機遇。檢驗的次數越多,改正的機遇也就越多,出錯的機遇就越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