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瑣記_3|寒香寺0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淨虛吸了口氣,心想她果也冇看錯,這丫頭是個草包。當初不肯下山,就是冇有主張,尋不到前程,內心膽怯,以是才冷風裡守了幾日,要她留她做弟子給她條活路呢。

她把洗好的碗筷倒扣空水,瞧著乾了大抵,便拿了又往淨虛的禪房去。內心有了主張,說得也直接。她將碗放幸虧方桌上,去淨虛跟前,交握兩隻手在身前,“淨虛師父,弟子在這世上已無親人,這輩子都跟著您了。”

之前寒香寺香火盛的時候,寺裡的尼姑下山的次數並未幾。旬日半月地捱到幾個,到山下所謂曆練一番,帶些化來的吃食便算了事。眼下不成了,下山化緣成了主業。現在寺裡的人都在吃往年的積累,總有吃空寺宇的一天,是以,下山化緣便顯得尤其首要。

她如果不跟著淨虛,就得自個兒下山,方丈不會留她,成果與跟著淨虛是一樣的,反正都要分開寒香寺。而跟著淨虛,不過是去都城遊走一遭,還是要返來的。況她又想起,阿誰自稱與一清通-奸的男人也去了都城,總還算有著些方向。

她在山下探查足有一月,常著俗裝,綰一歪髻,在茶坊、酒館、瓦肆間成心偶然探聽兩句。平常這些處所人最多,湊在一處言三語四,甚麼話兒都可密查出幾句來。她問寒香寺的事,人便聒聒噪噪說上一堆。

方丈與寺裡的一眾大尼小姑皆不太理睬青菀,卻也不放她自個兒安逸,還是三兩日調派到山下去。青菀倒也情願往山下跑,卻不是樂意被調派,呆氣地想為寺裡添份力量。隻是她要山下探聽動靜去,如許行跡顯得最是平常,不會叫人多測度了去。

分開寒香寺,也不必往姑蘇城裡去。沿著郊野小徑,向北而行。有去處,卻行跡不定。不知要走多少春秋,也不知會路子那裡。青菀跟著一清去過很多處所,吃過很多化緣化不來捱餓的苦。對遊曆,並無太多熱忱,逼不得已罷了。

青菀清算碗筷的手頓了頓,繼而放緩行動,內心起首想到淨虛是不是要攆她走。麵上倒是不顯,沉著地應了一句,“曉得。”

這算辦好了麵前最要緊的一樁事,衣食寓所臨時有了下落,而後自可按下性子好好查探之前的事情。雖線索極少,所能拿到手的證據也不知能有多少,到底是不無能坐著。天上冇有掉本相的,這統統都還得本身摸根兒查去。

拿著碗筷這就去了,到井邊打出涼水來。歪著木桶倒出些水在碗口裡,伸手去涮,腦筋裡揣摩的便不再是山下香扇弄那家藥材鋪的事情。現在淨虛要走,她要不要跟著。當時腦筋冇打過彎,這會兒再想一想,實在也冇有旁的挑選。

四月時節,山下桃花早已隨風落儘。山高氣候稍寒,寺宇前庭幾處桃樹便纔將將著花。青菀把缽盂往懷裡抱抱,腳下一抬一步階磯,超出漢白玉石坊,由邊側角門往寺廟裡去。現時寒香寺冷僻,除了寺裡女尼見不到旁人。

她平平心氣站起家來,給青菀甩下一個背影,道一句,“走吧。”

青菀徑直把化來的齋飯送去淨虛的禪房,方桌上擺好碗筷,請她過來用飯。碗裡盛著蘿蔔疙瘩湯,清素適口。

淨虛捋動手腕上的蜜蠟串子,掛在虎口間,又說:“我與方丈打了籌議,要分開寺裡,往都城去。遊曆是一方麵,到了都城闊了眼界,聽我佛當中功德無量者講習佛法是另一方麵。等這陣風波疇昔,再回寒香寺,還是此處與人解憂解難。你若願隨我同往,便歸去清算些衣衫鞋襪,明兒便與我上路。如果不肯,可自尋前程,都隨你情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