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_第141章 大結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一,興族學村塾,遍請天下名師編撰幼學之書。凡六歲以上小童,無分男女,皆需開蒙讀書習字,所學之期初定四年,其間資費之用皆由國庫給出。

如此等法律數以十計,國中一改昔日誇豪稱富之風,莫不以學為好。此中不乏女子博文好學,名滿天下。

“無情最是帝王家,皎月豈可染凡塵?”

至此夫複何疑?更有誰不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是相顧一笑,聯袂並立,同心齊往。紫府天下中初陽拈花而笑,昂首之間似與人低語道:“今將往人間至高處一行,好叫爾知何為正己君子正天下。”

三,重造鄭氏寶船再下西洋,以建國人之眼界而知他國之是非。

初陽卻不再言,裙裾翩翩處有夭桃一株婷婷而起,其花繁葉茂以後有脆桃青澀,而果實豐盈以後見枝衰葉凋,獨木無雙,來去不斷,循環不竭,亦是繁華無見其喜、枯萎無知其悲,雖是木植卻自可成五行之意。

初陽不動如山,其聲不急不促,溫言相問道:“久處山林居,何故返樊籠?”

是年,改元重瑞,迎郭後還宮。

舜英見狀大怒,厲聲喝道:“英娘姊姊難道癲狂?舊時之事猶在麵前,怎可一誤再誤?管甚諭旨,關甚天下,且自清閒。待我將其扯碎,汙以泥塘,方解其辱。”

雪姬心憂葦原國中生亂,百姓益發痛苦,不肯淹留,一意獨行而歸,臨彆有語道:“葦原我之故鄉也,寧有因己而忘國者?初陽如此,吾心亦然。即或以身相殉,無悔也。”

二,開科取士承舊朝之長而棄其之短,非獨儒家飽學之士可一展其長,醫、算、卜、匠、農等亦各有其用,不拘一格不拘舊俗。

諭旨一出,四下驚詫,劉帥眉峰舒展如有所待,初陽不置一詞如有所思,舜英哂笑一聲多有輕視,唯英娘不退反進跪前接旨。

重瑞三年初,今上連頒旨意。

英娘輕撫其背道:“世人所見多是侷促,所知多是陋劣,又豈能論六合之廣、天下之妙?便如井中窺天,終是流於下乘,豈可心中自成一界自有法則?況乎大道萬千,各存其異;如果心中有私,便難知一花獨放之害與群芳鬥麗之貴。”

“獨善其身非我之誌,兼濟天下方為我所想,本日有可為何不為之?況乎身或可皋牢一處,心則扶搖萬裡之上,自能遨遊三山以外,追風逐雲,又何有樊籠之謂?”英娘微含笑意,不疾不徐,回身與初陽相對而立,口中如此這般答道。

“不義福且貴,於我如浮雲;無道而赫赫,於我如浮雲。若心性可變誌向可改,又何故論道?”

初始三處各有鴻溝,獨我無他。恍然間偶生交纏,繼而相互融會相互包涵,便有日升月落,瓜代來往之景,隱然有雅樂輕起,恰是六合訂交之音;而夭桃得日月之力,演變更勝,竟然繁衍不休,漸生漸長而成桃林一片,舊木枯朽則新木碧綠。陰陽相得、四時明分,五行演變,雖是粗陋,卻隱然是塵凡初開之相。

舜英聽聞此語,不由開言道:“如姊姊所言,女子平生困守故裡,所見所識不過方寸之地,亦是大害。若能除此弊端,往宮中一行亦無不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