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_第141章 大結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重瑞三年初,今上連頒旨意。

舜英聽聞此語,不由開言道:“如姊姊所言,女子平生困守故裡,所見所識不過方寸之地,亦是大害。若能除此弊端,往宮中一行亦無不成。”

初始亦不過是鬚生常談,左不過是旌表勝績,撫卹將士;但是厥後話鋒急轉,耳中隻聽得是:郭氏秉六合之誌,承天子之德,曾化雙鳳之吉祥,今托明月之清輝,修身護國功莫大焉,故此今時昭告天下以正其名,迎駕還朝如此。

作者有話要說:末端早已想好,卻一向寫得不順,一改再改亦未快意,臨時如此他日再改。

“有情無情,端在民氣,比方月在天中,落影於水;雖是水動影亂,月猶自潔白。”

“然繁華移性,權益易誌,且之何如?”

初陽以己度人,深知其心,自是再無挽留之詞,隻將八魘之鏡拜托其人,慎重而言:“鎮宮之寶不成久出供奉之地,雪姬執意歸去,或能夠之為依仗。多加保重,以期他日重聚,把酒話重新。”

經此一遭,舜英體悟猶勝,不由得稱心稱是道:“一花一天下,一葉一枯榮,心胸一界則一界安閒我心,誠不我欺,誠不我欺。”笑意猶在,舜英轉又蹙眉問道:“即或如此,又與天家何乾?”

大祭官自領中軍奔襲滄州,意欲以重兵將防地扯破而直搗京都,卻未曾想有今時之敗,不免委靡無息。況乎中軍已敗、帥旗已落,他處已不敷為慮,自是凱歌頻奏、捷報頻來。南至忻州北達武城一線各軍皆是厲兵秣馬、易守為攻,誓要速戰持久,光複古國土以朝天闕。

至此夫複何疑?更有誰不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是相顧一笑,聯袂並立,同心齊往。紫府天下中初陽拈花而笑,昂首之間似與人低語道:“今將往人間至高處一行,好叫爾知何為正己君子正天下。”

舜英兀然拍掌大樂道:“我亦知其意,姊姊且試看一二,如有不敷之處再行教誨之事。”言畢,騰身化作驕陽一點,初生之日和煦如春,中午之日熾熱如夏,午後之陽開朗如秋,將落之陽黯然如冬,日升日落千古不易,無怨無尤,雖是陽極之相卻自生四時之化。

感激統統陪我到最後的女人,冇有你們幾小我我恐怕真的要坑了此文,至心感謝你們,下篇文再見。

初陽卻不再言,裙裾翩翩處有夭桃一株婷婷而起,其花繁葉茂以後有脆桃青澀,而果實豐盈以後見枝衰葉凋,獨木無雙,來去不斷,循環不竭,亦是繁華無見其喜、枯萎無知其悲,雖是木植卻自可成五行之意。

二人一問一答,旁若無人,然腔調和緩堪足安撫亂緒,言詞果斷正可安寧民氣;而舜英似懂非懂,懵然停手,側耳聆聽;四下沉寂,風雨無聲,眾皆閉口。

“不義福且貴,於我如浮雲;無道而赫赫,於我如浮雲。若心性可變誌向可改,又何故論道?”

三,重造鄭氏寶船再下西洋,以建國人之眼界而知他國之是非。

英娘輕撫其背道:“世人所見多是侷促,所知多是陋劣,又豈能論六合之廣、天下之妙?便如井中窺天,終是流於下乘,豈可心中自成一界自有法則?況乎大道萬千,各存其異;如果心中有私,便難知一花獨放之害與群芳鬥麗之貴。”

思慮各彆,所行亦分歧:清泉真人等素是不拘俗禮,自是衣袂飄飄去,不染半分灰塵色;初陽三人身兼軍中醫事,又有故交之請,於情於理皆應滯留此地,豈可肆意東西不告而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