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_第33章 觸動(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維城取簪花帖出時,正見此景,不覺心神為之一滯。初陽見其呆立門檻,其狀非常風趣,不免掩袖輕笑。笑聲清脆,驚醒維城,口中諾諾,不知所言。

橫應如千裡之陣雲、點好似高山之墜石、撇須如陸斷犀象之角、豎隻如萬歲枯藤、捺方如崩浪奔雷、努正如百鈞弩發、鉤當如勁弩筋節。此言字字珠璣,初陽服膺在心不時存想纔好。”

初陽與先生議定每隔三日至書院進學一日,並將前幾日功課帶來點評。臨歸之時,維城與初陽一同辭職,二人冷靜行至書院學子暫居之院落。維城彷彿想開口說甚麼卻又不知如何提及,躊躇再三方說:“初陽,你且於此處稍待,我取字帖少時就迴轉。”初陽也不再伶牙俐齒,隻是低低應了一聲就再無聲氣。

初陽幼時雖未曾入私塾拜先生,但也對此中講課之法有所耳聞,而隨園先生所為真是叫她大開眼界。本日所議“民不成與慮始,而可與勝利”乃是衛鞅名言,自是論言紛繁,此起彼伏。有鄙夷下民無知,自矜士族身份者,自是以賢人之言“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為援引,先生也未幾加鄙薄;有農家貧子,雖退學猶不忘其本來者,也以“王者,與天下共往也”而論民之非愚可教養可共禍福,先生也適時指導。

二人如此熱忱,初陽隻得一一謝過。

步入此中,章侯搶先導引,唆使那邊為講學之所,那邊為先生稍作安息之所,那邊為書藏之所等等。直至一小茶館,世人才停下腳步,分座小憩。

主子奉上清茶,小狐向來不喜茶味,嫌棄其寡淡有趣,因此附於初陽膝上一動不動,慵懶之極。

雖爭辯但毫不至於拳腳訂交,雖多人但毫不是異化亂耳,初陽新來也不欲諦視人前自是豎耳聆聽。也曾與清泉真人沿江遊神州而見縴夫之累,也曾與清泉真人順風遠觀大漠而見無饗忠墳,初陽於民痛苦倒也知其一二,鄙夷之言自是刺耳但要駁論彷彿又有些不敷。

隨園先生聞言也笑道:“古人多推許顏筋柳骨,實在衛夫人亦彆有神韻,初陽所選恰是得當。如此一來,你可要多多就教於維城。維城喜書聖之道,揣摩臨帖無數,當年因書聖暮年師承衛夫人也對簪花小楷有所瀏覽,正可助你。”

“本來如此,維城師兄此後可要多多教誨於我。”初陽舉目望去,安知維城恰好亦回望與她。目光交彙的刹時,初陽吃緊低頭躲避,卻未見維城有些微的失落。

二人言畢,堂中自是又有群情紛爭,待得先生表示寂靜,已是一個多時候疇昔了。隨園先生將所製定文題公示,表示世人散去後揮手將初陽招來。先是扣問初陽風俗與否,待得確知初陽無不適後又將初陽數日所書稍作點評。

集賢書院實在離秋園也不算很遠,隻在錢塘湖南路,近湖而設,風景之雅麗自是不消說,初陽也不得不讚歎隨園先生之大手筆。往此中深去,書院多植鬆柏樟楓,亦有梅竹合歡銀杏之屬。偶爾也見數叢夭桃穠李但極少,可見花色隻是間或裝點。書屋、書齋、書閣等等也掩蔽於樹木深處,有長廊曲盤曲折將各處連接,很有散而穩定、雖豆割猶團體之效。

初陽也不作答,隻笑問道:“這般湖光山色,如果常來常往,流連忘歸,豈不是失卻埋頭讀書之意?難不成先生與參寥大師相類,要以繁華景色拷問院中學子勤奮之心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