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元先生聞言但笑不語,手指窗外桃李妖嬈,又指溪前柳絮飄蕩、室內春蘭含香。見先生如此行動,初陽心中一動似有所悟:花雖分歧爭春不肯厥後,花雖分歧缺一怎見春意融融?花分百類因此各吐其豔,人有千種故而神州鼎盛。本來本身還是過於拘泥了。
三人坐而論道之時,蒙童已是連續而至。雖是男女同堂,但畢竟要顧及人間風俗,因此男女各分一側,隻不過男多女少約莫八二分。小童穿著也各不不異,有人粗服布衣,有人輕紗綾羅,足見其各自家中富庶不一。想是皓元先生教誨得法,又或是孩童心性渾厚,倒未見有貧富之分高低之較,合座和藹。
初陽正悄悄惋歎,皓元先生於一旁察其神采而知其必有得,故自笑道:“一點即知公然聰慧,隨園門下實是多生玉樹,初陽不如試而言之?”
堂中還是談笑生風,初陽並不因丹田震驚而稍露神采,反倒在歎服皓元先生高論之餘如是說道:“此處馳名師在堂,又開男女同窗民風之先,初陽欲同先生往課上一觀,不知可否?”
作者有話要說:碼字最悲慘的莫過於半途不得不拜彆,再返來已是感受不再。
“好一個以此為家,若依此言先生如有差遣自當隨便調派,而初陽必然竭儘儘力,方不負先生信賴之心。”初陽也不矯飾,安然受之。
“難怪先生向來對門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也要為此子表情動搖。此中雖有可詬病之處,但是瑕不掩瑜不失本末,叫人掩卷而佩服,以此而論我不如他很多。”初陽一臉冷傲,“吾從隨園先生而學,所見之人可稱豪傑,但是能與此子相提並論者屈指可數。”
見人也到齊,皓元先生輕拍桌上鎮紙表示開端,頃刻合座俱靜再無聲響。先是將早間所習筆墨複習,當時聰明者自是遊刃不足,而駑鈍者暗自驚心,又有多少惡劣者卻毫不在乎。見大家整齊不齊,皓元先生隻得又將此中側重點不厭其煩地幾次報告。
“學中多頑童未知初陽本事否?粗茶淡飯未知初陽能安否?若皆能自守,何妨臨時以此為家?”皓元先生待人極是誠心,對初陽也是非常賞識,自是引之為上賓。
“姑妄言之,如有錯誤還請先生斧正。”初陽也不矯情,拱手見禮道,“繁花如錦缺一不敷,
待到放學,孩童本性好耍玩,多數早早轟但是去。但稀有人猶自繞著先生相問不休,若然得解則神采飛揚,此景與秋色相映分外動聽。也稀有童獵奇小狐,盤桓於初陽英娘身側久久不去,好不輕易有誌一同鼓起勇氣想要上前摸上一摸,卻被小狐怒眼圓睜的模樣嚇了一跳,終是未敢冒昧而拜彆。
午休已畢,課時複到,皓元先生與婆婆低語數句便起家領著初陽等人往學裡而去。小狐不便出聲,隻能悄悄臥於初陽懷中並無多大興趣;透太輕紗可見英娘倒是饒有興趣,因此一同而去。
初陽好生感慨,新葉與孩童俱如初生之木,春雨與師長俱是津潤之源,水能生木難道在此?紫府天下因此愈發震響,好似有重生之物萌動不已,隻是契機未至不得而出,初陽也毫不在乎,厚積而發當來必來,何必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