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本紀_32.第三十二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在坐諸位不見得是真不明白,可大將軍就此沉默,總得有人起個話頭。

“我曉得,諸位必然在想大司農怕是老胡塗了,怎能不知何人纔可受九錫之禮?”

長史本在大司農不遠處,抬眼便瞧見這一襲已顯老態的身子不知何時竟帶了幾分佝僂,特彆那一把斑白鬍子在風中兀自顫著,平白無端便多幾分蕭索。

皇甫謐無聲一笑,很有幾分苦楚的味道,並未言語,隻拍了拍長史的肩膀,再次踽踽獨行往前去了。

他神思縹緲,直到耳畔再度響起皇甫謐的聲音:

“大將軍應以仁義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此文王之道。”

這邊長史說完,一眾臣工裡忽喇喇就跟著冒出了幾人,英奴腦中仍嗡嗡響著,隻聽到“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這句,他幾近按捺不住想要嘲笑:這不是宗天子活著便有的項目麼?

公然,世人目光閃動,已發覺出隱然的不對來,便都識相地保持著這一派寂靜。

“不要負氣。”大將軍這話是看著長史說的,帶幾分嗔意,皇甫謐看這景象,心下一陣暗淡,卻仍要最後一次據理力圖:

再等半晌,殿上還是死的。

“臣覺得不成!”角落裡忽傳來一聲,驚得世人紛繁循名譽去,當真算得上振聾發聵的一聲!

開篇冠冕堂皇的溢美之辭,聽得英奴都害臊,好似他的皇叔這幾十載甚麼也冇乾,隻顧著大德大善--活著的賢人。

而眼下呢?他有多久冇想到最後對著宗天子慷慨陳詞的那些時議了?不知何時腦中全然隻剩下對權力的渴念,耐煩早被工夫消磨得殆儘,彷彿這一世頓時就要到頭,而本身還一事無成!

“大將軍方纔說的對,你們這是要置其於爐火之上。”皇甫謐把目光轉向大將軍,決計停頓了半晌,他天然曉得那是虛辭,可眼下,他就是得要把那虛辭當作至心。

皇甫謐麵上安靜,腦中早已思路萬千。他同大將軍是少年之誼,當年大將軍身為皇子,曾上疏宗天子,陳述當今天下之利弊,規戒實事,鞭辟入裡,當真才華縱橫,兩人交友論道,也曾秉燭高談,恍然間幾十載雲煙倏忽而逝。

可愛的是他空負一腔明見,到頭來輸給他那笨拙脆弱的皇兄,最可愛的是那阮正通,瞎子普通,看不到士族與朝廷爭利,隻會盯著本身,一頂“意欲不軌”的帽子就差明目張膽往本身頭上扣,倘不是他先發製人,真斷於清流大儒之手,他會死不瞑目標。

“大將軍有安天下之功,應大增封戶,爵邑世襲,加九錫之禮,如此,上可合適古製,下可建立行事的原則,以順天意!”

直到宴席散了,大將軍絕口不提九錫之事,隻道了謝,世人惶恐回禮,待出了大將軍府,覷到大司農一人緩緩獨行在最後,暗自驚奇大將軍竟冇留大司農,一時不免又有了諸多揣測。

“大司農不見幷州之事?大將軍不過借勢運術罷了,便居奇功,何謂‘天下既平,神器自至’?現在放眼四海,何人可勝大將軍?”

果不其然,座間頓時寂靜下來,世人不解地望向大司農。

“大司農此言差矣!”長史側眸望著皇甫謐,擲地有聲:“大將軍早已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軍權,現在又有安天下之功,今上另有甚麼可賞?加九錫勢在必行,螳臂當車不如順勢而為,大司農所言機會未到,實在大錯,大將軍萬不成貽誤良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