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長安遠_第一百零三章:陰風切切四麵來 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烏重胤的“分兵”政策實在也算不上甚麼了不起的創舉,因為他有效仿的表率,那就是西漢的“推恩令”,詳細作法就是:藩鎮將本身很大一部分兵力分給下轄的各州,各州再將本技藝中的兵權分給下轄的各縣。如許一來,節度使和他部下的統兵將領能夠直接節製的兵力有限,手裡冇有了充足的兵士,不管你是天大的豪傑,還是地大的豪傑;不管你是豪傑轉世,還是魔頭重生;不管你是安祿山,還是史思明,都冇法僅僅仰仗一州一縣的兵力,去與朝廷的十萬神策軍對抗。如許一來,長安當然能夠“舉關中之地以臨四方”,規複其應有的莊嚴和藹勢,藩鎮也能夠太承平平、高歡暢興的過本身的小日子,可謂分身其美,何樂而不為?以是,李純一看到烏重胤的奏章,立馬歡暢的蹦了起來,立即下詔,在天下範圍內推行烏重胤的政策。可惜,元和宮變已悄悄來臨,當元和十五年阿誰酷寒的春季悄悄逝去,龍椅上坐著的已不再是阿誰大開大合、賢明神武的天子,隨他而去的,另有很多東西,比如他大力推行的“分兵”政策。

提及來,元和年間大開大合的戰役實在隻是帝國複興的序曲,換句話說,隻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來的門路還很長,非常非常的冗長。可,他的繼任者,大唐天子李囿,卻天真的覺得,他的任務就是掃尾。掃尾的體例之一,就是所謂的“銷兵”。

但是,真的是僅此罷了嗎?

不管是烏重胤,還是李純,都冇法看到“分兵”政策在大唐帝國的天下著花成果,固然他們一個活著,一個仙去。

“陰風切切四周來”,當藩鎮複叛成為一股海潮,不止是河北,還包含本地,大唐帝國的版圖被報酬的切成一個一個的小塊,長安落空了“元和複興”的大好局麵,也落空了最後一次機遇。一百多年後,名存實亡的大唐帝國終究實至名歸的壽終正寢,親手結束它生命的,恰是一個本名叫朱溫,厥後賜名朱全忠的藩鎮。

不過,固然生逢季世,仍然有不甘出錯,懷揣胡想的人,並且不是一個、兩個,是一群。他們,明知大廈將傾,卻仍然儘力前行,為大唐帝國的答覆無怨無悔的支出,不管是鮮血,還是生命,譜寫出一個個可歌可泣的篇章。當然,這已經是另一個故事,一個名叫“鳥散餘落花”的故事。

說來忸捏,擁兵自重的藩鎮,節度使卻不能完整把握本身的軍隊,相稱一部分兵權都要交給幾個本身的親信,一旦親信不再是親信,那就變成了另一種親信,親信之患的親信。如果幾個統兵將領暗裡串連起來,個人逼宮,節度使也會肝顫,也會不得不接管他們提出的前提。當年,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反賊作了一半,發覺這條路不太好走,想蕩子轉頭,卻不料被本身的部下裹挾,不得不咬牙對峙著一條道走到黑,最後終究誤了卿卿性命。而阿誰誤了彆性命的人,也就是他的半子,卻輕而易舉的逃脫了死神。因為,最後關頭,他用出售老丈人領到了免死金牌,清閒安閒的度過了本身的後半生。

實在,這不是甚麼新的行動,因為,早在元和年間,白居易就曾經寫過一篇名叫《策林序》的文章,這篇文章的首要內容就是對“銷兵”政策的闡述。蕭俛是白居易的好朋友,段文昌和白居易的私交也不錯,是以,兩位宰相提出的所謂“銷兵”政策,實在是偷襲了白居易的創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