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娘_79.第七十四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就憑他現在的信譽,哪管私底下他說得再如何誠心竭誠、天花亂墜,也都不算數。一旦分開南陵,隻怕他會再如前次那般,將承諾拋之腦後,把他們當一場猴戲來耍。

顧景樓心下沉默――蕭懷朔所說,恰是他阿爹心中之愧。他無言以對。

蕭懷朔悄悄一笑,道,“是啊……”

――台城一戰是他的成名之戰,但在心底裡,他為這一戰感到熱誠、憋悶。

他再看了一眼蕭懷朔,見他目光略有些鬆動,便又道,“固然如此,若接到先皇的詔令,家父也必然馬上解纜北上。是臣憂愁江州局麵,也擔憂家父的傷勢,私行瞞下了陛下的旨意。”

而比起解釋原委,這奏摺另有更要緊的服從。顧淮平平平淡、欺人太過的說――現在雍州局勢嚴峻,急需有人鎮守以穩定大局,請蕭懷朔遷他為雍州刺史,臨時都督西北軍事。

顧景樓便也厚顏無恥的答道,“臣怕引發曲解,冇令他們渡江。殿下如有調派,臣這就命他們南下――隻是還要殿下派船策應。”

那守城之戰的憤激他影象猶新――他坐擁十萬軍民,城外另有二十萬救兵。即使救兵不動,莫非他就不能破城突圍主動和救兵彙合嗎?莫非他就不能殺出城去主動打擊嗎?

範皓覺著顧淮派兒子來,本身就是示好,蕭懷朔的感受卻和他截然分歧。他不信賴顧景樓。

站在皇子的態度上,如許的設法真是大逆不道。畢竟建康城中住著天子和太子,君王即鼎祚。

他看也不看兩側侍衛,隻安閒上前,向蕭懷朔見禮,“臣顧景樓,奉家父之令,率三千江州後輩前來投奔殿下,聽候殿下調派。”

蕭懷朔便又道,“顧公何故又北上了?”

蕭懷朔不由一怔――這句話他曾聽範融說過。彷彿是……

但恰好蕭懷朔還不能不陪他做戲。

顧景樓便道,“殿下可還記得,當日臣到建康,曾被五名羯人的刺客刺殺?”他頓了頓,道,“刺客並不但找上了臣,也找上了家父。接待家父的刺客比對於臣的更周到也更殘暴。他們摸透了家父的路程,在家父外出巡查的路上埋伏重弩。家父雖襲殺了使者,但是折斷了左臂,箭傷入骨。此事產生在臣回到潯陽的前一日。”

正思考,便有人遞信兒出去,道,“舞陽公主命小人來稟告殿下,江州刺史顧淮的季子顧景樓來赭圻了。”

那是範融和徐茂一同為他講史時,講到“如韓信者,國士無雙”,不知為何便說到了顧淮身上――這二人竟都不約而同的以顧淮比無雙國士。彼時範融便說,“國士行事,非常人所能知。”徐茂卻大不覺得然,隻答道,“君子喻於義,不為身謀罷了。有甚麼不能瞭解的?”範融便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見利忘義纔是凡人之常情,義無反顧,便是君子之舉了。但是即使是君子,也不免惜羽重名。若死於臭名,縱使大義當前,又有誰能毫不顧慮?故而我說,顧長舟行事,分歧情麵,難以測度。”

正堂表裡侍衛鎧甲湛然,長刀在握,軍容肅整,不聞半聲雜響。

――不過,在來之前他便已明白這一次宴無好宴就是了。

蕭懷朔和範皓俱都一驚,不由對望一眼。蕭懷朔立即問道,“他是如何來的?”

範皓聽他稱臣,心下先鬆了一口氣。又聽他說麾下另有三千後輩兵,內心先喜後驚,忙望向蕭懷朔。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