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八月,又升為相國。 [61]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勒迫獻帝,鍾繇與侍中楊琦、黃門侍郎丁衝、尚書左丞魯充、尚書郎韓斌等結合李傕大將楊奉同謀誅殺李傕,又與楊琦共誘李傕部曲將叛變。六月,楊奉事敗投奔郭汜,李傕權勢弱弱。不久後,張濟前來勸和,獻帝得以分開長安。 [42-44]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玄月,鍾繇受西曹掾魏諷謀反案連累,被免官。 [12] [62]
年高德望
建安十六年(211年)七月,曹操征討馬超、韓遂等人。因為鍾繇充分了人丁,得以用來保障供應。 [10]
建安十年(205年),高乾趁曹操北征時舉州背叛。 [72]當時朝廷征河東太守王邑入朝,王邑以天下不決,不肯受征,而河東吏民也想把王邑留下來,郡掾衛固與中郎將範先等人前後向鍾繇要求讓王邑留在河東,而與高乾同謀。新任河東太守杜畿已經接管詔命進入河東,鍾繇不聽範先等人的定見,逼迫王邑交符,王邑隻得佩帶印綬前去許都。當時鍾繇在洛陽,自發得威禁失督司之法,因而上書自劾,朝廷不聽。河內張晟率眾寇崤、澠之間。衛固、範先及弘農夫張琰也起兵反叛,呼應高乾、張晟。張晟、高乾、衛固等共同攻打杜畿,不能取勝,又抄掠諸縣,一無所得。張既奉曹操之命去西邊徵召馬騰等將領,與鍾繇共擊叛軍,大破張晟,斬殺張琰、衛固。 [8] [53-56]
據《魏略》記錄,馬超在起兵反曹時,曾對韓遂說:“鐘司隸(鍾繇)曾讓我圖取將軍您,關東人不能再信賴了。現在,馬超棄父,認將軍為父;將軍也該當棄子,認我為子。” [11]
建安十八年(213年)三月,漢朝規複九州製,除省司隸等州。 [65-66]鍾繇的司隸校尉一同被省,曹操令:“聖旨省司隸官,鍾校尉材智決洞,通敏先覺,可上請參軍,以輔闇政。” [67]
黃初四年(223年),代賈詡為太尉,轉封平陽鄉侯。當時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同是曹操時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後對旁人說:“這三公,都是一時的巨人,後代大抵難覺得繼了!” [13]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鍾繇受命討伐漢中張魯,曹操遣夏侯淵等領兵出河東與鍾繇會師。 [35]
曹丕稱帝後,改大理為廷尉,鍾繇進封高貴鄉侯。 [13] [64]
曹丕在為魏太子時,賞賜給鍾繇“五熟釜”,在釜上銘記筆墨說:“堂堂魏國作漢室樊籬。可作相國的人唯有鍾繇,實在像心臟脊骨一樣首要,整夜畢恭畢敬,不知如何安處,您是百官的師長,記在這裡覺得世人的表率。” [12]
郭援本是鍾繇之甥,被馬騰部下龐德親手所殺,龐德並不曉得他便是郭援。鍾繇見郭援首級後抽泣,龐德向他賠罪,鍾繇說:“郭援雖是我的外甥,但他是民賊,你何必賠罪呢?” [7]
厥後,鍾繇被察舉為孝廉,任潁川功曹,受潁川太守陰修汲引。又任尚書郎、陽陵縣令,因病離職。又被三府征召,擔負廷尉正、黃門侍郎。當時,漢獻帝在西京長安,大將李傕、郭汜等擅權,阻斷了獻帝和關東的聯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