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圈_第四十八章 一日三千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軍屬不消體味甚麼魚汛找魚捕撈之法,隻要嚴格服從編隊下級下達的簡樸功課號令。讓劃就劃,讓張網就張,讓拉網就拉,讓靠泊就靠泊,就行了。

恰如征賦的糧曹米吏,收糧踢鬥一樣,小農交納來的公糧裝滿一斛,收糧的小吏提腿“咣”就是一腳,猛踹斛鬥。

劉虞捋須沉吟,細細考慮此中利弊,半晌纔出聲讚歎道:“好一個類同,又大分歧。此中樞紐,老夫算學一道頗淺,一時也算不明白日三千斤漁獲,爾等可收繳多少,是賺是賠。”

劉虞對劉備的不藏私,捋須暢笑,心中非常對勁。

山林獵物多,可自古山地民族,叢林部落恰好最是困苦。

因為官吏這套普通的端方,剝奪的是小農精耕細作,汗珠子摔八瓣,辛苦播種收割來的糧食。

頓了頓,又讚道,“可隻觀爾等澤士伍之法,軍功為效之階等遞增,便知單是以此法皋牢士卒,就要遠強於年節恩賞,斷續無期之犒軍了。

一旦通過,漁船魚具皆由盟中無償供應。軍屬經漁業司培訓,隻用駕駛漁舟進入漁船編隊便可。

“一人司櫓槳,一人竿掛網,二漁夫日獲四五斤,確是未幾。”

故而,如果一個在鄉伍長,即便寸功為立,軍失實繳漁獲也僅五成,而不是八成。

“不錯,上月漁獲最高一日,便是日獲三千斤不足。”

一個在鄉伍長若能疆場建功,逢戰先登,得以授勳,甚或能比鄉長征繳比例更低。不但漁船魚具由聯盟免費供應,漁獲征繳不過二三成罷了。

全耗損在收糧的官吏兜裡了。

每天就是十六漢斤多些的糧,吃不完的能夠換醬菜油鹽,布匹肉糖,能夠賣糧換錢,攢錢蓋新房。

看得懂是你本領,看不懂冇教你的任務。

“那倒不是,船型魚具類同,我等不過比漁戶,多了個合作。”

普通人獵個野物,喪失的體力,耗損的糧食,獵物是補不返來的。

因為我北盟士卒,在士伍,在鄉裡,功糧祿米大分歧。除軍階外,又有軍功,授勳之品級。

時下幽州最為困苦的就是胡人漁獵部落,漢地最困苦的就是山民,缺糧缺鹽,獵物無人買,毛皮都賣不上價。

士卒退役年限過一年,則可與伍長報酬劃一,少征一成,實繳七成。

春耕秋收,一年收成一次,繳稅結束,再一畝預留一鬥種子,剩下的五十石糧,能夠切確的分派到次年的每一天。

劉備毫不藏私,大拇指與食指一豎,伸手比了個八,直言直語,“流民暫編士卒最苦,其家眷駕舟隨編隊所獲,漁獲征繳八成。

“征繳非常簡樸,與田分三等,水旱瘠分門彆收分歧,我等隻論士卒將校盟中品級。說是征賦,不如說是佃舟。”

普通耗損是很普通,那也很普通的,被普通的小民小農,愈恨官府官吏,視之如豺狼。恨不能剝其皮,食其肉。

漁獲也不消辛苦來回販售,除依士官品級按比例上繳以外,其他全數由聯盟同一收買。”

“我等哪知甚麼軍陣,軍法,就是個合作。”劉備謙聲道。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都是以牧為主,而不是獵。漢地農耕已久,更不獵了,田野獵物再多,也僅是副食調劑,是農閒時的彌補。

至於將校士伍手中的目標,是賜是予,是恤是賣,皆不問,全由各級將校士官做主。若不公自有世人推,麾下士卒逢戰必不前,因果自找,倒是不消吾等過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