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太史公司馬遷甘願受腐刑也要完成《史記》,而蔡邕被殺前也表示情願接管斷足的科罰,隻求讓他留下性命,完成漢史的寫作。
閻象話還冇說完,袁術就恍然大悟,拍案大呼。“對啊,這些人本來就是編戶,他們成為部曲並非誌願,隻是迫不得已。我如果將地盤還給他們,他們憑甚麼不支撐我?”
閻象連連點頭。“將軍所言甚是,就算有人恪守君臣之義,願為故主儘忠,也是極少數。更多的人會感激將軍重生之義,支撐將軍。”
孫策由衷的躬身一拜。“先生聰明如淵,佩服,佩服。”
袁術斜靠在案上,將指樞紐扳得啪啪響,眼神一會兒凶惡一會兒懊喪。他想了好久,搖點頭。“元圖,退守襄陽是老成之計,但就這麼放棄南陽太可惜了。南陽富庶,人丁浩繁,又有鐵官,一旦落入徐榮之手,我們就很難再奪返來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言放棄。”
孫策話鋒一轉,又道:“但是南陽不能等閒放棄。”
閻象眉毛微挑,眯起了眼睛,雙眸閃動,深思很久,嘴角暴露一絲含笑。“我明白你的意義了,你是說,將那些世家的地盤……分給他們?”
閻象很不歡暢,逼問道:“如何才氣戍守恰當?現在就這麼多人馬可用,你要攻宛城,就冇更多的兵力守武關、魯陽。你要分兵守武關、魯陽,彆說攻宛城,能不能擋住曹操的反擊都說不定。”
孫策曉得蔡邕墨客氣又犯了,就算曹操和他乾係很好,但曹操為袁紹著力,一旦蔡邕進了城,曹操曉得袁術麵對內憂內亂,必定會死守宛城,拖死袁術,纔不投降呢。
孫策笑了。閻象有些傲氣,不太看得起他,但閻象是袁術部下未幾的謀士之一,有見地,不是馮方那些庸人可比。與他調和好乾係,對將來的合作非常首要。
“徐榮、牛輔還在幾百裡以外,甚麼時候到,誰也說不準。再說了,武關、魯陽都是險關,隻要戍守恰當,他們冇那麼輕易進南陽。”
“先生稍安勿躁。”孫策擺擺手,說道:“我們能夠分兩步走,先派一部合作匠趕往武關、魯陽,加強城防設施,做好接戰籌辦。至於宛城,先生擔憂的不是那些新降的士卒不肯為我所用,擔憂他們臨陣背叛嗎?我有一計,或答應以讓這些民氣甘甘心的為我們所用。”
袁術苦笑,轉頭看向周瑜。“公瑾,你說呢?”
但是,他此生最大的心願是著史。他已經為此籌辦了很多年,《專斷》就是為作史寫的一部分劄記,是後代研討漢史不成或缺的質料。放逐朔方之前,他就寫好了十誌。如果不是他被王允殺掉,《後漢書》底子不需求比及兩百年後由範曄來完成,成為前四史最後脫稿的一部。
“將軍,先生,那些將士為何支撐那些世家?是血脈相連,還是有姻親乾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孫策說,我供應給你最好的筆墨紙硯,我為你奪回藏書,還包含王允帶到長安的朝廷檔案,除了寫史還能有甚麼用處?這是蔡邕的胡想,一聽到孫策這句話,他就冇法矜持了。何況孫策說得冇錯,天下大亂,著史又是一項大工程,非十年之功不能完成,不但需求一個安寧的環境,還要有充沛的財力供應。長安、陳留都不可,襄陽纔是一個非常合適的處所。
不說還罷,閻象這麼一說,蔡邕立即感覺渾身痠軟,也冇心機去看曹操了,出營去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