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笑道:“尹先生談笑了,在來世居西北邊疆,常日所見最尊者,不過一郡太守,如何得窺禮節之正統?”
尹默重點先容了“卑立”。他道立時須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閒二寸,端麵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狀如垂佩。
喝了口茶水,尹默又道:“能入得伯瑜法眼者寥寥,而那譙周恰是其一。此人年事與你差未幾,出身世家,博聞強識,乃是我蜀中年青一輩中的佼佼者。”
他頓了頓,又道:“你可曾重視到方纔那位尹處置了麼?董大人先容時,言其精通朝廷禮節典故。你道他本日不發一言,隻是來做個烘托嗎?麵見漢中王茲事體大,我乃一介邊野鄉民,若不識禮節,落得個君前失禮,大師麵上須欠都雅。以我之見,教誨麵君禮節的通儒,就是這位尹處置了。本日隻是來認個臉熟,閒事還在明後日。
薑維麵露持重之色,拱手道:“如此有勞尹先生教誨了。”
他對蜀中世家的獵奇之心一時大起,便藉著杜瓊和譙周的由頭,與尹默閒談起來。
薑維心道:“我已是‘兩世為人’,天然是‘生而知之’,想那譙周,本年不過十八九年事,竟然能與‘兩世為人’的我相提並論,不愧為三國末期蜀中儒道宗師。”
此番若不是看在本身是北方降將的份上,尹默隻怕在禮節教誨結束後,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那會有這般閒情逸緻談笑風生。
他悟性既高,又極其專注,故而停頓極快。隻一個上午就把“坐”、“立”、“行”、“拜”等各式禮節學了個全麵。
這位尹默唇鼻間留了兩撇八字鬍,態度上並不靠近,但也不冷淡,神采也是不緊不慢,絮乾脆叨頒發了一通關於禮之首要性的談吐,很有後代大學傳授正式講課前,先來一堂實際課的模樣。
尹默點點頭,起家親身從趨走、下拜,再到起家站立連貫起來作了一番樹模,隻見他神態見落落風雅、文質彬彬,確有一代通儒的氣度。做完後,請薑維依樣反覆。
提及這位譙周,薑維倒是想起來了,此人乃是《三國誌》作者陳壽的徒弟,汗青上記錄此人起家於諸葛亮歸天以後,是蜀中本土世家的代表人物,也是蜀漢前期朝廷投降派的定見魁首,與汗青上主戰的本身倒是很有一些糾葛。
薑維依樣畫葫蘆,不但行動學了個全麵,竟連神態氣度也是分毫不差。
薑維、馬鈞起家相送,一向送到驛館外,方纔分開。
漢朝時重視禮節,劉備又自稱漢室後嗣、中原正溯,對禮節一道更是重視,故而法度極繁。據尹默先容,單就一個“立”,就有“經”、“共”、“肅”、“卑”四種站法。
薑維覲見劉備,屬於下位者拜見上位之人,應當利用“卑立”。
尹默歎道:“漢中王上封號後,得我傳授教誨禮節者不下百人,世人當中,當屬伯約你的資質最高。能與你比肩者,唯有我那老友杜伯瑜的弟子譙週一人罷了。”
薑維已是發覺到蜀中本地一派以朱門大族為基,以名流大儒為望,自成體係,等閒不與劉備從北方帶來的元老派或者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來往,在朝堂上也是三緘其口。
薑維幼年時也曾研討過當世大儒鄭玄的學問,故而扳談間也會講些鄭氏學問,並一些西北舊事。他比當時之人多了兩千年見地,又兼口齒清楚,層次清楚,兩人竟頗能聊到一塊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