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鈞聞言,心中稍定。他低頭望向案幾上的菜色,方纔渾然不覺豐厚,眼下卻覺芳香四溢、胃口大開,便坐下大快朵頤起來。
回到席中,馬鈞麵有憂色,道:“伯約,董…董大人片語不提麵君之事,莫非漢中王是不籌辦召見你了麼。”
再者說,我看此地風景美好,氣候惱人,既來之,則安之。你我就在此好生將養幾日罷。”
薑維口中謙善了幾句,問道:“敢問先生,你口中這位杜伯瑜和譙周又是何人?”
他頓了頓,又道:“你可曾重視到方纔那位尹處置了麼?董大人先容時,言其精通朝廷禮節典故。你道他本日不發一言,隻是來做個烘托嗎?麵見漢中王茲事體大,我乃一介邊野鄉民,若不識禮節,落得個君前失禮,大師麵上須欠都雅。以我之見,教誨麵君禮節的通儒,就是這位尹處置了。本日隻是來認個臉熟,閒事還在明後日。
這位尹默唇鼻間留了兩撇八字鬍,態度上並不靠近,但也不冷淡,神采也是不緊不慢,絮乾脆叨頒發了一通關於禮之首要性的談吐,很有後代大學傳授正式講課前,先來一堂實際課的模樣。
此番若不是看在本身是北方降將的份上,尹默隻怕在禮節教誨結束後,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那會有這般閒情逸緻談笑風生。
薑維將馬鈞推到席案後安坐,笑道:“德衡,方纔我見你正襟端坐,必是冇吃幾口。來來來,坐下再用一些,麵前珍羞玉碟,皆為川中名產,可不要孤負漢中王的一片情意啊。”
他對蜀中世家的獵奇之心一時大起,便藉著杜瓊和譙周的由頭,與尹默閒談起來。
薑維麵露持重之色,拱手道:“如此有勞尹先生教誨了。”
兩人在堂中相對而坐,酬酢幾句以後,尹默當即開宗明義道:“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禮運》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是故禮必本於天,肴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禦,冠昏朝聘。賢人以禮示之,天下國度可得而正也。
薑維依樣畫葫蘆,不但行動學了個全麵,竟連神態氣度也是分毫不差。
尹默回道:“伯瑜是蜀中的大儒杜瓊的表字,他精通讖緯術藝,熟知天文占驗,眼下正在朝中任議曹處置。不過伯瑜他為人沉默寡言,很少人來往罷了。”
尹默點點頭,起家親身從趨走、下拜,再到起家站立連貫起來作了一番樹模,隻見他神態見落落風雅、文質彬彬,確有一代通儒的氣度。做完後,請薑維依樣反覆。
公然不錯所料,翌日一早,董允、尹默二人再度聯袂來驛館探視。董允稍坐半晌後即行告彆,留下尹默為薑維講授麵君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