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幼麟傳_第五十章 力勸法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草民在家時《詩》、《易》二經均有瀏覽,不過主修《尚書》為主。”

薑維又問:“樊城以北便是南陽,乃是中原腹心之地。曹操業已還鎮許都,此番聞得於禁全軍淹冇,定會遣各路兵將馳援。倘若前將軍久攻樊城不下,必當抽調火線兵士,如此,火線空虛之下,東吳豈無可趁之機?倘若吳軍陰取公安、江陵二城,則荊州不複保,關將軍亦將處於進退失據之境矣。”

法正道:“間拔人才,本就是餘分內之事,不必客氣。隻是諸葛孔明眼下代行大司馬府事,此事需他用印簽押。餘休書一封,你二人將此信交於孔明,他自當瞭然。”

法正笑了笑:“陳年舊疾,無妨事的。”他特長帕抹了抹嘴巴,又問:“德衡常日讀些甚麼書?”

“回尚書令,是祖上傳下的《歐陽氏尚書》。”

“不錯,這‘東州’一詞本意為益州以東,也貶指外埠人士。僅從這一字,足可見蜀中世家排外之心尤甚矣。”

馬鈞一聽,這個題目恰好是明天籌辦過的,當下朗朗道:“自當年羌人反叛三輔之地,到董卓為亂,又逢曹操馬超爭奪關中,眼下已是十室九空……”

更何況,此人出世隴西,如何對著荊襄的地形局勢也這般體味?

馬鈞忙道不敢。

薑維體貼道:“尚書令日理萬機,須好生保養身子纔是。”

法正撚鬚道:“濟南伏生傳《尚書》,授濟南張生及歐陽生,歐陽生授同郡兒寬,寬授歐陽生之子,代代相傳,至曾孫歐陽高,乃為尚書歐陽氏學。此經非親朋不傳,非書香世家不授,你能主攻此經,足見家學淵源。”

法正看了看馬鈞,問道:“餘自少年離家,至今已有二十餘載。德衡既從扶風而來,可知扶風近況如何?”

薑維微微一笑,走到法正跟前,他特長指沾了沾茶杯,以指當筆,以水做墨,粗粗幾筆,就在案幾上畫出荊州的表麵。他又在圖中點了幾點。

故末將判定,此恰是前將軍策動襄樊大戰之情由也!”

法正環繞了《尚書》接連問了幾個題目。言歸到學問本身,馬鈞打起精力,都能一一應對。

目睹閒事告終,法正抿了口茶水,似不經意問道:“伯約,德衡,我等皆出自關中、隴西一帶,你們可知蜀人管我等叫甚麼嗎?”

若曹魏得之,則於我國而言,情勢大變。上庸如同插入我國腹心之利刃,將漢中、南郡兩地分裂,兩地俱是腹背受敵,並且今後荊、益二州通道隻剩永安、秭歸、宜都一線,不但來往不暢,守土所需兵將賦稅,亦將倍於前矣。

而上庸之險,在於襄陽。從襄陽出兵至上庸,五日可至。故欲守漢中、南郡則必保上庸,欲保上庸則必取襄陽。

法正的神采垂垂變得沉重,站起家來擺佈踱步不止。

法正兀自震驚不已,麵上倒是古井不波:“那麼照伯約之言,前將軍攻取襄陽,圍困樊城,難道天大的功德?”

馬鈞喜不自禁,他微微一瞥薑維,見他也是微不成見得點了點頭,當下翻身離座,大禮拜謝道:“草民多謝尚書令提攜。”

“既我等皆為東州之人,伯約,德衡,但有閒暇,徑直來餘府上便是。”

他眯起眼覷向薑維,卻見薑維舉頭而立,堂堂正正,涓滴不像暗懷鬼胎之輩。並且此人之言,確切高瞻遠矚,不得不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