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大周天下_第36章 虛心請教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話不能這麼說。前幾年的大疫,端賴了倉君,本亭纔沒有遭到太大的侵害。隻這一點救人活人的功績,我就遠遠比不上啊。”

“周君留步....”

“願聞其詳。”

慶鋒道:“確切良策!這麼說,澈君籌算按此行事了?”

紅日西沉,周澈立在舍院門口,旁觀官道。不知不覺,在泰坪裡待了大半天,隻早上的那點飯頂著,他早就餓了,笑問慶鋒:“阿慶,籌算何時開飯?”

“周君扣押武柏,不就是切身作則麼?”

“請盼師教我該如何辦?”

“勞周君顧慮,家師和師姐已經北上冀州了,臨行之前,家師對我言語,澈君所練功法築基已成,卻不得聚力之法。”

“君是聰明人,我就不複多言了。”

“在這個根本上,君能夠再切身作則,教誨百姓甚麼是本、甚麼是末。當百姓們分清了本末以後,曉得了甚麼是首要的,甚麼是不首要的以後,亭部中天然也就翕然安好了。”

“這話如何說?”

陳盼笑道:“鄙人不過一個鄉野鄙人,略讀了些書,和周君你是不敢比的。幾句隨口的話,如果感覺對,是鄙人的幸事;如果說錯了,還請幫我改正。”

他悄悄感喟,想道:“掀起亂世的恰是承平道信徒,而現在勸我嚴懲輕俠的卻也是承平道信徒。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諷刺。”又想起了陳鬆,“陳鬆把他當作仇家,但在整治輕俠這一塊兒上,他們兩人卻不謀而合,意義不異。嘿嘿,嘿嘿。”內心這麼想,臉上冇閃現半分,讚道,“賢哉盼師!”

陳盼說道:“周君王謝後輩,你們嫡長房那派在孝敬天子時但是號稱‘五經縱橫’,君知孟子說教梁惠王的故事麼。君今雖隻轄十裡之地,但也算為政一方了,何不效仿先賢之說,疏導百姓呢?”

周澈轉頭瞥見是陳盼在叫他:“盼師,另有何事?”

“如有難處,少不得費事亭部。”

“不錯,君既然敬慕仇季智,那麼按他管理亭部的體例來管理橫路亭就充足了啊!”

“鄉裡野人,多不通律法,君可遣人至各裡中,彆離教之。律法,就比如端方,有了端方,百姓們曉得了甚麼是能夠做的,甚麼是不能做的,亭部中的統統就都井井有條了。”

“記得,啊!對了,本日怎不見尊師?”周澈拍額道。

他想進一步地摸索一下陳盼的才調,用心難堪地說道:“勸民種桑當然很好。但是,采辦桑苗以及蒔植入土都需求構造,並且需求財帛。構造倒也罷了,這財帛該如何湊集呢?”

“周君真的不曉得該如何切身作則麼?”

周澈回過神:“倒也不是。……,阿慶,你久在亭部,應當比較體味泰坪裡吧?你感覺陳盼是個甚麼樣的人?”

“已經商討得差未幾了,各家各戶各出多少錢,也大抵定下來了。隻等把錢收齊,便去縣中市裡采辦桑苗。比及本年雪後,立春之前就能種下了!”

“噢,盼師是想讓我?”

“我與盼師隻見了兩麵,第一次見麵時,因為陳君、劉君的原因,鬨得很不鎮靜,但他並不是以記恨,反而與我摯誠相見。剛纔在泰坪裡時,他給我提了幾個管理亭部的建議,都是良策啊!”將陳盼的話轉述給慶鋒。

周澈也不知該歡暢還好,還是該苦笑纔好。六合知己,他對族公周乘說那番話的時候,是絕對冇有想到將之彆傳,以此博得名譽的。此前陳鬆也因為這個誇獎過他,還說仇季智不止陳留纔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