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既生於亂世,千軍萬馬當中,尚且不懼,又怎能無此決計?”言罷,亦是站起家來,目光篤定,看向龐統。
“子威將軍將諸葛亮與劉皇叔所出之戰略和盤托出,並勇於從平分一杯羹,端的是膽識非常!”
哪知劉封此番談吐一出口,龐統倒是滿麵笑意,連連擺手,口中言道:“子威將軍莫非是將吾之為人比作那諸葛孔明普通?日前在江東便聽聞,劉皇叔為請諸葛孔明出了那南陽茅廬當中,三次攜關張兩位將軍前去求見,頂風冒雪,方纔將諸葛孔明請回新野,吾觀子威將軍神態,想來是心中以為統亦是如此。”
來此之前,孟瑤尚且對龐統心存疑慮,但龐同一眼便看出其乃是劉封紅顏知己,又伶仃對其施禮後,孟瑤天然是對龐統印象竄改了很多,並且淺笑還了一禮。
“士元先生切莫介懷,因封此番前來柴桑,行動俱在孫將軍掌控當中,故此纔有些驕易了先生,若非如此,封定當親身登門拜訪,決然不會讓先生屈身至此,但錯過此番機會,封又恐來日便難以與先生相見,故纔出此下策。”
劉封如此開門見山,龐統麵上便又顯出笑意,聽罷劉封這番誠心之言,龐統隻是輕撫麵上短鬚半晌,便再次問道:“不知子威將軍剛纔所言共創一番奇蹟,乃是代父相邀,還是子威將軍親身相邀?”
龐統轉頭瞥見劉封亦是站起家來,淺笑見禮道,但口中所言,倒是很有些自嘲之意,讓劉封一時候不知如何作答,隻得是難堪一笑。
劉封聽了此言,心中終究安寧下來,龐統脾氣,公然與諸葛表態去甚遠,涓滴無桀驁之心,便是有,亦是深埋於心底,並不透露,此種脾氣,劉封倒是非常賞識。
龐統此時倒是麵前一亮,笑言道:“吾與那諸葛孔明,倒是有過數麵之交,此人見地雖非常弘遠,但與統倒是格格不入,本日子威將軍如此說來,統心中覺得統倒是極有能夠與子威將軍非常投緣,但子威將軍以義子之身,又遭了諸葛亮與關羽等人猜忌,不知待今後機會成熟之時,將軍如安在亂世中某得一席之地?”
這一番話,又是說的劉封不知用何言以對,之前劉封之以是心中冒昧,便是因為此事,龐統乃確有大才之人,如此便將其召來,在劉封心中實在是有些失禮。
龐同一邊將劉封與孟瑤讓至涼亭當中石墩上坐定,一邊麵帶笑意,向孟瑤亦是深施一禮。
劉封這番談吐倒是並未有甚坦白,說得非常中肯,對於與諸葛亮,關羽之敵意,亦是奉告了龐統,而對於劉備如果亡故後其心中野心,亦是透露無疑。
一開口,劉封便先是對隻是調派甘寧前去相邀啟事解釋了一番,在劉封心中,龐統能夠來此,此事便已然算是勝利了一半,至於以後之事,便是將其操行與野心儘皆揭示於龐統麵前,看可否入得了龐統眼中了。
龐統聽罷劉封之言,頓時麵現衝動神采,站起家來問道:“子威將軍當真能有此決計?”
“既然如此,統心中便有所迷惑,劉皇叔當今正借居於樊口,與孫將軍共抗曹操,勝負未知,就算勝了,劉皇叔亦是並無城池,子威將軍便更不必說,若無城池,又無兵將,子威將軍逐鹿中原之說,又從何談起?”明顯,龐統又開端給劉封出了困難。
“封覺得,成大事者,不拘末節,仁義禮法,確是需求之事,但亦要張弛有度,歸根結底,氣力超群,纔是霸道,世人皆知曹操實乃漢賊,卻能挾天子在手,隨便撻伐,且麾下兵多將廣,蓋因實在力超群之故,當今亂世,成王敗寇,封如果能得先生幫手,假以光陰以一批青年才俊,安知不成逐鹿中原?即使是那青史,亦是功成之人纔可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