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魏武元勳_第十章 初見袁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提及來高夜的話語裡,倒是冇有半點刺耳的話,但是高夜一口一個賢侄的叫著,卻當真讓袁譚非常不爽。他也曉得,固然從年紀上算,高夜也冇比本身大多少,但是輩分上,他確是和袁紹平輩論交。叫本身一聲賢侄,若在昔日,自無不成。但是現在的高夜,帶著雄師來青州,悄悄鬆鬆的就拿下了本身打了兩年的北海,這讓袁譚如何能不活力?說甚麼孔融被陛下征召,陛下就在曹操手裡,誰征召的有甚麼辨彆麼?這也是袁譚第一次感覺,這個劉協還是有點用處的。

不過袁譚還是平複了一下本身胸中的肝火,這纔開口道:“鄙人乃是青州刺史,帶兵在青州境內,又有何不當?”

提及來陳群現在能有這麼大的名聲,還得好好感激人家孔融。固然陳群小時候,就被祖父陳寔評價為“必旺吾宗族”,但是若非孔融與他為友,又經常替他立名的話,他的名頭現在也不會這麼清脆。傳聞暮年間孔融和陳群二人更是曾在一起,批評過潁川人物,這些大才當中,荀彧、荀攸、荀諶等人儘皆上榜。由此也能夠看得出來,陳群和孔融二人訂交之好。

孔融、潘璋二人聞言,都是一愣。潘璋固然曾在高夜部下的陷陣營當過副將,但是常日裡都是練兵兵戈的事情。固然也傳聞過潁川陳家的威名,可也隻是傳聞過罷了。現在陳群是用孔融之友的身份前來的,本身底子冇有往曹軍那方麵去想。直到此時本身才認識到,這個陳群,想來就是高夜派來勸降孔融之人。也是,他們兩個有如此友情,想要勸降孔融,當是事半功倍。

一旁的潘璋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這個陳群,當時說非也的時候,本身當真是嚇了一跳,高夜把他派來如果不是為了勸降孔融,又能為了甚麼?不過陳群前麵的話一出口,潘璋倒是一刹時對此人刮目相看,公然盛名之下實無虛士。這個陳群對於孔融的體味,當真不普通。若他說本身是替高夜來勸降孔融的話,孔融就算迫於情勢而降,心中必定不快。但是一說是替陛下來召他入朝為官,如此一來,固然成果都是投降,但是麵子上絕對不一樣。陳群此言,就是投了孔融所好,如此一來,孔融心中芥蒂全無,投降應當是冇跑的事情了。

“哈哈,後將軍現在文思,更勝疇前。前不久曹嵩曹垂白叟過壽,明曦還賦詩一首。此中‘現在但祝朝朝舞,自傲人生二百年’之句,儉樸無華,卻又飽含真情。‘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對仗鬆散,卻又寄意深切。後將軍作詩,現在已經到了揮灑自如,返璞歸真的境地,文舉兄覺得如何?”

“擔憂有甚麼用?我孔文舉一介墨客,要不是文珪互助,北海城早就落到了袁譚的手裡。現在再加上一個高夜,嘿,我又能有甚麼體例?不說這些,倒是長文你,有日子冇來我北海了,在家苦讀,必有精進,可喜可賀啊!”

高夜這話一出,差點把袁譚氣個半死,但是卻又無言辯駁。本身這個青州刺史,那是袁紹本身給他封的。但是袁紹現在固然官居大將軍,主管一應兵事,但是還是冇有對處所行政體係指手畫腳的權力。他袁紹本身封的青州刺史,又如何能夠比得上朝廷封的青州牧來的權威?何況劉協就在潁川,到時候高夜說本身是假的,本身就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更何況本身本來就不是真的呢?高夜這句話一出,本身本來覺得具有的大義之名,瞬息之間蕩然無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