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辦了,不過,關於如何措置文官的事等會再說,現在再說說軍隊的事。”劉曄卻賣了個關子,繞開話題,“此去冀州遙遙上千裡,不管走兗州還是徐州,都必然會遭到曹操、呂布的儘力攻殺,若走司隸校尉部,則沿途關山險阻,一旦曹軍追至,則前有雄關,後有追兵,隻怕也是凶多吉少,以是必須得有一支精兵保護。”
閒篇扯過,劉曄又將話題引回到天下局勢,說道:“主公,更可喜的是,遼東郡眼下在公孫度父子的治下,公孫度為人殘暴,厲行酷刑峻法,遼東之士族豪強多有怨懟,主公如果能舉義兵以討不仁,當可不費吹灰之力擊滅之。”
一支冇有經曆過大戰惡戰的軍隊,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既便袁否有著穿越者的先見之明,並且情願儘力幫助袁紹,隻怕也是竄改不了官渡之戰的成果,或者,既便是袁否以一己之力竄改了官渡之戰的成果,也仍然不敷以竄改袁紹敗亡的結局,因為官渡大戰後,還會有彆的大戰。
較著不成能,就算袁紹有此設法,袁尚、劉氏一係也決然不會如袁紹所願。
劉曄說道:“打巢湖天然是毫無勝算,但如果孫策揮師來攻,我軍便能夠據城而守,便能夠藉機打造精兵!”
但是,袁紹有能夠拜袁譚為多數督嗎?
真如果帶著四千軍去打巢湖,倒果然是一場惡戰,不過這仗惡是惡了,可成果隻怕是毫無牽掛的全軍毀滅。
劉曄聞言便大笑,笑完了又說道:“主公又豈是心慈手軟之人?”
劉曄嗬嗬一笑,說:“主公伯父,本初公,英姿英發,執天下盟主,曹操,世之奸雄,素以掃平亂世為己任,有道是一山難容二虎,一國豈有二主?不出三年,袁紹、曹操之間必有一戰,若不出不測,此戰袁紹必敗,彼時,主公便可趁間徐圖幽、並、冀、青四州,四州若安定,則天下可期!”
所謂不動如山,是指不管敵軍攻打多急,我自巋然不動!
但是,曹操卻冇有亡,到最後曹操竟然反過來打跑了呂布!
“當真是甚麼事都瞞不過先生。”劉曄這句話又說到袁否的內心上了,他早想擺脫這些累墜了,可一向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藉口,卻不曉得劉曄會不會有好的對策?當下袁否長揖到地問道,“還請先生教我。”
袁否深覺得然,北上冀州必須帶一支精兵,這是不消講的。
“撇開他們吧,主公勢孤力單,如果孤身北上冀州,曹操譴一亭長便可將主公緝拿;逼迫他們一起走吧,又怕他們漫衍流言,亂了軍心;殺了他們吧,更會壞了名聲,進而獲咎天下士族,當真是打不得、殺不得,還不能趕走,難堪,難堪哪。”
有此前提,袁紹焉能不敗?
袁否聽了更加神馳,不過,他並冇有被劉曄所勾畫的美好氣象衝昏腦筋。
袁否歎道:“可要想打造一支精兵,又談何輕易?總不能去打巢湖吧?”
袁否的籌算就是,先通過攻伐公孫瓚,博得袁紹的信賴,比及袁紹官渡敗北以後,再設法謀取冀、青、並、幽四州!說到底,從袁紹官渡敗北到曹操安定河北,當時候跨度足足有五年之久,有了這五年時候,充足他袁否做很多事情了。
因為袁紹從底子上就輸給了曹操,曹操知人善任,高低同心,袁紹倒是識人不明,帳下名臣虎將雖多,倒是離心離德,始終冇法構成合力,乃至在大戰關頭時候,袁紹的幾個兒子還在明爭暗鬥,各式算計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