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俠五義_第74章 楊芳懷忠彼此見禮,繼祖儘孝母子相逢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離白衣庵稀有裡之遙,有一倪家莊。莊中有個倪太公。因五更趕集,騎著個小驢兒來到樹林,那驢便不走了。倪太公驚奇,忽聽小兒哭泣,趕緊下驢一看,見是個小兒放在樹木之下,身上彆有一枝白玉蓮花。這老半生無兒,見了此子好生歡樂,趕緊翻開衣衿將小兒揣好,也顧不得趕集,趕緊乘驢轉回家中。安人梁氏見了此子,問了情由。伉儷二人歡樂非常,就起名叫倪繼祖。他那裡曉得小兒的本姓卻也姓倪呢。這也是天緣剛巧,姓倪的根芽就被姓倪的撿去。

此時天已五鼓,李氏登陸不顧凹凸,冒死往前奔馳。俄然一陣肚痛,暗說:“不好!我是臨月身材,若要臨蓐,可如何好?”正思考時,一陣疼如一陣,隻得勉強奔到樹林,存身樹下。未幾時,就臨蓐了。喜得是個男兒。趕緊脫下內衫,將孩兒包好,胸前就彆了那半枝蓮花。不敢沉淪,不免悲慼,急將小兒放在樹木之下。本身恐賊人追來,忙忙往東奔逃,上廟中去了。

本來倪忠當初訪著時,已然與他姑母送信。老尼便奉告了李氏,李氏悄悄唸佛。自彌月後便拜了老尼為師,每日在大士前虔心懺悔,無事再也不出佛院之門。這一日正從大士前禮拜返來,健忘了關小院之門。剛好倪繼祖安息了片時,便到各處閒遊,隻見這院內甚是清雅,信步來到院中。李氏聽得院內有腳步聲響,趕緊出來一看。不看時則已,看了時不由的一陣痛徹心髓,頓時落下淚來,他因見了倪繼祖的麵孔舉止,彷彿與倪仁普通。誰知倪繼祖見了李氏落淚,可煞搗蛋,他隻覺的眼眶兒發酸,撲簌簌也就淚流滿麵,不能自解。正在拭淚,隻見倪忠與他姑母到了。倪忠道:“官人你為何哭泣?”倪繼祖道:“我何嘗哭來?”嘴內雖如此說,聲音尚帶悲哽。倪忠又見李氏在那邊呆呆落淚,看了這番風景,他也不言不語,拂袖拭起淚來。

到了庵前,天已微明,向前叩門,出來了個老尼,隔門問道:“是哪個?”楊芳道:“姑母請開門,是侄兒楊芳。”老尼開了廟門。楊芳來到客堂,尚未就坐,便悄悄問道:“姑母,可有一個婦人投在庵中麼?”老尼道:“你如何曉得?”楊芳便將灌醉二賊,私放李氏的話,說了一遍。老尼合掌念一聲“阿彌陀佛”,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惜乎你為人不能為徹。錯舛你也冇甚麼錯舛,隻是她一點血脈失於路上,恐將來斷絕了她祖上的捲菸。”楊芳詰問情由。老尼便道:“那婦人已投在庵中,言於樹林內臨蓐一子,若被人撿去,另有活路;倘若遭害,便絕了捲菸,深為憐惜。是我安慰再三,應許與她找尋,她方止了哀號,在前麵小院內將息。楊芳道:“既如此,我就找尋去。”老尼道:“你要找尋,有個表記。他胸前有枝白玉蓮花,那就是此子。”楊芳服膺在心,離了白衣庵,到了樹林,看了一番,並無蹤跡;悄悄訪查了三日,方纔得了實信。”

你道此人是誰?聽我漸漸敘來。隻因春闈測驗,欽命包大人主考,到了三場已畢,見中卷內並無包公侄兒,天子便問:“包卿,世榮為何不中?”包公奏道:“臣因欽命點為主考,臣侄理應躲避,是以並未入場。”天子道:“朕原為采選人才,明經取士,為國求賢。若要如此,豈不叫包世榮抱屈麼?”即行傳旨,著世榮一體殿試。此旨一下,包世榮好生歡愉。到了殿試之期,欽點包世榮的傳臚,用為翰林院庶吉人。包公叔侄見麵謝恩。赴瓊林宴以後,包公遞了一本給包世榮乞假,回籍畢姻,三個月後仍然回京供職。聖上準奏,賞齎了多少東西。包世榮彆了叔父,帶了九如,光榮回籍。至於與玉芝畢姻一節,也不必細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