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1_第15章 中山經(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原文】

【註釋】

【譯文】

再向東一百二十裡,是吳林山,山中發展著富強的蘭草。

再向東十裡,是青要山,實際上是天帝的密都。從青要山上向北能夠瞥見黃河的曲折處,這裡有很多野鵝。從青要山向南能夠瞥見渚,是大禹的父親鯀竄改成為黃熊的處所,這裡有很多蝸牛、蒲盧。山神武羅掌管著這裡,這位山神的形貌是人的麵孔卻渾身長著豹子一樣的斑紋,藐小的腰身潔白的牙齒,耳朵上穿掛著金銀環,收回的聲音像玉石碰擊作響。這座青要山,適合女子居住。畛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黃河。山中有一種禽鳥,叫作,長得像野鴨子,青色的身子倒是淺紅色的眼睛、深紅色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令人多生孩子。山中發展著一種草,長得像蘭草,倒是四方形的莖、黃色的花朵、紅色的果實,根部像槁本的根,叫作荀草,服用它就能令人的膚色潔白標緻。

【譯文】

【原文】

再向北三十五裡,是陰山,多的是粗磨刀石、色采斑斕的石頭。少水從這座山發源。山中有富強的雕棠樹,葉子像榆樹葉卻呈四方形,結的果實像紅豆,服食它就能治癒人的耳聾病。

【譯文】

【譯文】

又西百二十裡,曰葌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有木焉,其狀如棠而赤葉,名曰芒草①,能夠毒魚。

【譯文】

【原文】

再向東十五裡,是橿穀山,山中有豐富的銅。

①菽:本義是指大豆,引申為豆類的總稱。

再向西一百二十裡,是葌山。葌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伊水。山上盛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石青、雄黃。山中有一種樹木,長得像棠梨樹而葉子是紅色的,叫作芒草,能夠毒死魚。

又東二十裡,曰曆兒之山,其上多橿,多木,是木也,方莖而員葉,黃華而毛,實在如楝①,服之不忘。

【註釋】

再向西一百五十裡,是獨蘇山,這裡冇有花草樹木而到處是水。

再向西二百裡,是蔓渠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到處是小竹叢。伊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洛水。山中有一種野獸,叫作馬腹,形貌是人一樣的麵孔虎一樣的身子,收回的聲音如同嬰兒哭泣,是能吃人的。

總計薄山山係的首尾,自甘棗山起到鼓鐙山止,一共十五座山,路過六千六百七十裡。曆兒山,是諸山的宗主,祭奠宗主山山神,毛物須用豬、牛、羊齊備的三牲做祭品,再吊掛上吉玉獻祭。祭奠其他十三座山的山神,毛物用一隻羊做祭品,再吊掛上祀神玉器中的藻珪獻祭,祭禮結束把它埋上天下而不消米祀神。所謂藻珪,就是藻玉,下端呈長方形而上端有尖角,中間有穿孔並加上金飾物。

【註釋】

凡濟山之首,自輝諸之山至於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裡,其神皆人麵而鳥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再向東十五裡,是座涹山,山上有豐富的銅,山北麵盛產鐵。

再向西二百裡,是昆吾山,山上有豐富的赤銅。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普通的豬卻長著角,收回的聲音如同人嚎啕大哭,叫作蚳,吃了它的肉就會令人不做惡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