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1_第15章 中山經(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原文】

再向東二十裡,是曆兒山,山上有富強的橿樹,另有富強的樹,這類樹木,樹乾是方形的而葉子是圓形的,開黃色花而花瓣上有茸毛,果實像楝樹結的果實,人服食它能夠不忘事。

【原文】

【原文】

【原文】

再向北五十二裡,是合穀山,這裡到處是薝棘。

【註釋】

中次三經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陽多琈之玉,其陰多赭、黃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狀如茜如舉①。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譯文】

【譯文】

又北五十二裡,曰合穀之山,是多薝棘。

【原文】

【註釋】

又東七十裡,曰脫扈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葵葉而赤華,莢實,實如棕莢,名曰植楮,能夠已癙①,食之不眯②。

【註釋】

【原文】

①飛魚:與上文所述飛魚的形狀分歧,當為同名異物。②兵:指兵器的鋒刃,引申為戰亂。

【原文】

①豺:一種凶悍的植物,比狼小一些,毛色普通是棕紅,尾巴的末端是玄色,腹部和喉部是紅色。②蛇行:蜿蜒盤曲地匍匐。

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①而杏葉。黃華而莢②實,名曰籜,能夠已瞢③。有獸焉,其狀如鼠而文題,其名曰,食之已癭。

又西三百裡,曰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此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譯文】

再向東十五裡,是橿穀山,山中有豐富的銅。

【註釋】

【註釋】

①密都:隱蔽通俗的都邑。②駕鳥:野鵝。③禹父:指大禹的父親鯀。相傳禹是夏朝的建國國王。④仆累:即蝸牛。⑤槁本:也叫撫芎、西芎,一種香草,根莖含揮髮油,可作藥用。

【原文】

又東北四百裡,曰鼓鐙之山,多赤銅。有草焉,名曰榮草,其葉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

①閭:就是前文所說的長得像驢而長著羚羊角的山驢。②鶡:鶡鳥。

又西二百裡,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洛。有獸焉,其名曰馬腹,其狀如人麵虎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再向東二十裡,是金星山,山中有很多天嬰,形狀與龍骨類似,能夠用來醫治痤瘡。

總計薄山山係的首尾,自甘棗山起到鼓鐙山止,一共十五座山,路過六千六百七十裡。曆兒山,是諸山的宗主,祭奠宗主山山神,毛物須用豬、牛、羊齊備的三牲做祭品,再吊掛上吉玉獻祭。祭奠其他十三座山的山神,毛物用一隻羊做祭品,再吊掛上祀神玉器中的藻珪獻祭,祭禮結束把它埋上天下而不消米祀神。所謂藻珪,就是藻玉,下端呈長方形而上端有尖角,中間有穿孔並加上金飾物。

【註釋】

【原文】

【原文】

再向東十裡,是青要山,實際上是天帝的密都。從青要山上向北能夠瞥見黃河的曲折處,這裡有很多野鵝。從青要山向南能夠瞥見渚,是大禹的父親鯀竄改成為黃熊的處所,這裡有很多蝸牛、蒲盧。山神武羅掌管著這裡,這位山神的形貌是人的麵孔卻渾身長著豹子一樣的斑紋,藐小的腰身潔白的牙齒,耳朵上穿掛著金銀環,收回的聲音像玉石碰擊作響。這座青要山,適合女子居住。畛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黃河。山中有一種禽鳥,叫作,長得像野鴨子,青色的身子倒是淺紅色的眼睛、深紅色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令人多生孩子。山中發展著一種草,長得像蘭草,倒是四方形的莖、黃色的花朵、紅色的果實,根部像槁本的根,叫作荀草,服用它就能令人的膚色潔白標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