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1_第3章 南山經(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①祠:祭奠。②瘞:安葬。③糈:祭神用的精米。④稌米:稻米,也有說是專指糯稻。

總計鵲山山係的首尾,從招搖山起,直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座山,路過二千九百五十裡。諸山山神的形狀都是鳥的身子、龍的頭。祭奠山神的典禮是把畜禽和璋一起埋上天下,祀神用一塊璧,米用稻米,用白茅草來做神的座席。

又東三百五十裡,曰箕尾之山,其尾踆①於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此中多白玉。

①羽山: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回祿曾奉黃帝之命,將大禹的父親鯀殺死在羽山,一說是鯀被帝舜殺死在羽山的,以是這座山很馳名。

【原文】

【註釋】

【原文】

再向東三百五十裡,是箕尾山,山的尾端坐落於東海岸邊,沙石很多。汸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淯水,水中多產紅色玉石。

再向東三百五十裡,是羽山,山下有很多水流,冇有花草樹木,有很多蝮蛇。

【註釋】

南邊第一個山係叫作鵲山山係。鵲山山係的第一座山是招搖山,它聳峙在西海岸邊,發展著很多桂樹,又儲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種草,長得像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朵,名叫祝餘,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饑餓。山中有一種樹木,長得像構樹卻閃現玄色的紋理,並且光彩暉映四方,名叫迷榖,人佩帶它在身上就不會丟失方向。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猿猴但長著一雙紅色的耳朵,既能匍匐,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叫狌狌,吃了它的肉能夠令人走得緩慢。麗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叫造就沛的東西,人佩帶它在身上就不會生鼓脹病。

【譯文】

又東三百四十裡,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①,洞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②。

【註釋】

【原文】

【註釋】

【譯文】

又東三百五十裡,曰羽山①,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

【譯文】

再向東三百裡,是堂庭山,山上發展著富強的棪木,又有很多紅色猿猴,還盛產水晶石,並儲藏著豐富的黃金。

【原文】

①禺:長尾巴的猿。

【譯文】

【譯文】

①踆(cún):通“蹲”,屈兩膝如坐,臀部不著地。這裡是坐的意義。

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①。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嗬,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此中多赤②,其狀如魚而人麵,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原文】

【原文】

③黃金:這裡指黃色的沙金。

再向東三百四十裡,是堯光山,山南陽麵多產玉石,山北陰麵多產金。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人,卻長有豬那樣的鬣毛,夏季冬眠在洞窟中,名叫猾褢,叫聲如同砍木頭時收回的響聲,哪個處所呈現猾褢,那邊就會有沉重的徭役。

【註釋】

【原文】

①蝮蟲:傳說中的一種植物,也叫反鼻蟲,色彩如同紅、白相間的綬帶紋理,鼻子上長有針刺,大的一百多斤重。這裡的蟲是虺(huǐ),是上古的一種毒蛇,不是蟲豸之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